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看过《不惑之旅》方才发现,书籍不是剧中人物进步的阶梯,反而是剧中的人物要么在寻找别人作为向上的阶梯,要么成为别人的阶梯,书反而沦为废物。
简单因为遇到马列文而能够在北京生存;马列文则依靠老岳父的关系扎根北京。
冯春生更是奇葩,先是利用了简单的8年坚持,除去了后顾之忧,然后利用卓晓婷上位,最后还要利用朱迪再进一步。
乔清浅利用四哥混迹京城,风光一时;简星燃利用乔清浅的资助开办画展,一夜成名,最后抛弃乔清浅,投入对自己事业更有帮助的女同学的怀抱。
剧中一直围绕着马列文的书店展开,又以书店关张为低潮,最后与简单共创书店再出发。书作为知识的载体,是有用的:马列文因为有知识成为大学教授的佳婿,冯春生因为博士毕业成为大企业家的乘龙快婿,简星燃因为艺术造诣而收获“红颜知己”。然而,他们都踩着女人的肩膀追逐成功,力求上位;那一刻,书、知识已经失去了意义。
他们都说是情非得已,都说是无奈的选择,前途、财富成为生存的唯一。为了摆脱现实中可能的贫困,与富庶的家族联姻,似乎是一段彼此双赢的交易,富者拥有了“知识”的装扮,知识获得了“财富”的青睐。不得不说,现实中也是这样吧,攀上一门好亲事就是光耀家族、咸鱼翻身的重要手段。
“高尚的生活,是受爱激励并由知识引导的生活。没有知识的爱与没有爱的知识,都不可能产生高尚的生活。"(《谈人的理性》 [英]罗素)
哲人说得是多么精彩,没有爱的知识,不被爱所激励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怎么会成为他们想要的“高尚”的样子。
马列文的集团公司破产后,重新回到自己熟悉的实体书店,做起了“打工人”。此后在简单的帮助下,他渐渐意识到,门第、财富、地位与他想追求的“平等”生活相距甚远,最终他和简单一同经营着书店,寻找着自己的追求。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北岛: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