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词,我想到了孤独。随着年龄的增长,越越来越体会到鲁迅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分量。
而且我对于朋友的定义也有些模糊。我不想轻易去称谁为朋友,我的这个朋友,有些和知己相连接。今天就在这里好好捋捋“朋友”在我心中的定义。
一般人所说的朋友的多指熟悉到了一定程度的熟人,遇到需要帮忙的事情,彼此间是求得上的。这是泛泛之交的友谊。之前一个邻居告诉我“朋友间不都是相互利用吗,你帮助我,我帮助你”。当时听他讲过此话,我便默默的把他拉出了我的朋友圈。为了图清静,我不喜欢把精力耗费在礼尚往来的应酬上,所以,我和一般的人的交往常常难以达到所需要的程度,够不上在这个意义上称朋友。
克雷洛夫说:当你遇到困难时,把朋友找来,你会得到各种好的忠告。可是只要你一开口提到实际的援助,你最好的朋友也装聋作哑了。马克·吐温说:神圣的友谊如此甜蜜、忠贞、稳固而长久,以致能陪伴人的整个一生,如果不要求借钱的话。亚里士多德说的更干脆:啊,我的朋友,世上并不存在朋友。
我想要的朋友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有着类似的兴趣爱好,有着一致的价值观。我们找朋友的时候,也会有一种错觉,对于朋友的要求是,找另外一个自己,如果按此标准来找,注定要孤独终身。对待朋友需要求同存异。我不赞同你的观点和做法,但我欣赏你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世界上有若干个人,不见面时会相互惦记,见了面能感觉到一种默契,在一起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这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朋友相处状态。
有时候这样的朋友会像滚雪球一样聚合,形成一个所谓的圈子。圈子容易给人以错觉,误以为圈中都是朋友。我也有过一个格调似乎很高的圈子,当时颇陶醉于一次次高朋满座的欢谈,并且以为这样的日子会永远延续下去,未曾料到,由于生活中的变故。这个圈子对我已不复存在。
鲍斯维尔笔下的约翰生说:“一个人随着年龄增长,如不结交新朋友,他就很快发现就只剩下孤身一人。人应当不断修补自己的友谊。”这句话仿佛就是说的我现在的状态。忽然感到一种悲凉。步入社会也才发现,学生时代,想要拥有纯真的友谊,还是简单的多。
交朋友贵在自然,用不着刻意追求。在寂寞的周末,我心怀感激地想起不多的几位依然相互惦记着的老朋友和新朋友,于是平静的享受了我的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