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县县直中学 梁雪团
第二次上课是通过单纯的复习旧知识的方式开始的新课,最后一次上课是用实验导入新课的:黑板上有三组已经连好的电路,每组电路中的灯泡的规格完全相同,那么灯泡的什么是相同的呢?——电阻,下面同时闭合两组电路的开关,同学么们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思考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它们有着怎样的关系?同学们实物感知观察,切身体会。这样导入更直观,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效果较好,此种导入方式使学生思维活动到位,在引起学生对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又激起了新的矛盾,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在新授课部分这次我让学生自己自主设计电路图,而不是如第二次那样直接的给出五个图让学生去分析,没想到学生发言非常积极勇跃,争先恐后地上黑板画图,学生同样画出了五种电路图,我没有想到学生思维如此开阔。接着,我和学生一起分析采用哪个图更合适,最后选择出了有滑动变阻器的图为研究电流跟电压之间的关系的电路图。正是由于我留了大量的时间给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的理论设计,因为我想力图通过此环节让学生用已有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学生的探究实验。所以在实验的实际操作中,学生对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和处理数据都了然于心,才让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进行得从容不迫,井井有条,通过课后反馈,学生普遍反映从思维到实验操作都进行了一次真正的探究过程,学生学会了有关变量控制实验的探究问题等探究学习方式的工具性知识,经历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了科学研究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自己的成功失败之处,更亲自体验了设计探究的过程。在沿袭了上次实验中提问题这个环节之后我让学生相互帮忙解决问题而不是自己给出答案。在分析结论时,我引导学生用三种方法总结出实验结论(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①电压扩大几倍,电流也跟着扩大几倍;②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并及时引导次数值与电阻的关系,为下节讲授《欧姆定律》埋下伏笔;③用画图的方法,使学生能数形结合。总之,本次授课时间分配合理,反馈练习环节不再是匆匆结束,而是有分析有纠错,起到很好的巩固的效果。通过对同一节课的研课磨课,经过三次授课,我终于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何突破有了自己更好的见解。我对第三次自己的授课还是较满意的,因为它达到了我的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