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代的第三个年份会是什么样的一个图景?疑问或许比憧憬多。新冠带来的极端不确定性,特别是近期奥密克戎新毒株的肆虐让全球既紧张又怅然。还要几个冬天,世界才能走出阴霾?欧美从今年夏天开启的报复式消费和各路供应瓶颈推高通胀,甚至有可能让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滞胀”(经济增长停滞,但同时高通货膨胀)在2022年“还魂”。被热络讨论了一年的气候经济在年末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并没有取得预想的突破。全球要达到2050年碳中和的目标,道阻且长,需要有前路曲折的准备。另一个在今年爆红的元宇宙倒是风风火火,成为“海纳百川”的新概念。炒作和泡沫自然难免,但它的确值得各行各业仔细思考,不仅因为它会产生全新的创新机会,也因为虚实融合所带来的新制度和新规则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回到中国经济本身,人口结构转型过程中凸现的少子化和老龄化将是未来面临的两大长期议题,值得各界投入大量精力去讨论。其他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的经验和教训也值得研究。此外,职场的变化因为新冠而加剧,在欧美和国内呈现出两种不太一样的面向,但其本质却同样是需要对Z世代知识工作者的未来加深理解。而即时经济的兴起则会给政策制定者、经济学家和企业管理者更多更精准的工具去实时观察经济的变化、消费者的动向、产品和服务的喜好度。新的经济革命或将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