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数与量

学好数和量

“数”来源于生活,由实际应用:数数、称重、尺量、计时等产生,属于形象度量。“量”是客观事物的存在,是客观事物的大小、范围、程度等,是无法用意念随意改变的。“数”是表述“量”的语言文字符号,是主观人为规定的,是可以随意改变的。同一个量,可以用不同的数和度量单位来表达。

比如:一米长的量,可以表示为:1米、10分米、100厘米、0.001千米;若把1/3米的长度为一尺,则一米又可以表示为3尺,若大家约定把1/5米的长度为一尺,则一米又可以表示为5尺等等。就是说,数可以用大家的共同意志随意改变;而量是不能用大家的共同意志随意改变的。即使全世界的人都共同想让两根不一样长的铁棒变成同样长,这两根铁棒也不可能真的就能变得同样长。数必须是在发生实际度量或形象度量(数数)时才能产生,才有意义;量则是不管对它发生不发生度量,不管用什么标准作单位来度量,它都是照样自然存在,不会因对它度量而发生大小改变。

事实上我们平时的数数,并不是单纯的点数(shǔ),而是一种形象度量。是在大脑中用一个思维形象作“尺度”(单位)标准在进行度量(判定)。只不过这种度量的器具不是具体的实物,而是一个思维上的形象标准。

再如:某人10分钟走的路程,理解应该是:假如步行1分钟的动态形象为标准,来度量“某人步行10分钟”这一事件的量,正好能量10次……

不在同一度量单位下,数是无法比较大小或进行计算的。我们平时所说的数,每个人早已在大脑里把数和量混淆不清了。只不过每个人因具体到的实物不同、经验和认识能力不同,而对数和量混淆程度上存在着差异而已。

幼儿期最主要就是培养孩子能通过事物的1个形象标准,较准确地想象估计出2个、3个……10个这一事物形象的大小,并进一步再能通过10个这一事物形象的大小,估计出20个、30个……100个这一事物形象大小的形象思维能力。即培养发展孩子的“数感”,然而,要较好地培养发展孩子的这种由一及十,由十及百的形象思维能力,清晰地认识理解数和量的关系,必须反复的经历度量、重复再现。一个形象的重复再现,只要大脑中能有某一事物的一个形象,根据数和量的关系,就不难想象出这一事物的几个形象。

数学是通过把现实世界中事物的量,形象化、数量化后进行研究的。即先把事物用它的形象(图形)表达,然后再用形象代替原物进行数量关系的形象度量、操作实验、判断推理等来分析研究的。这就容易由此及彼,发现共性、规律,抽象出数学模型;从而使复杂的问题能变得简单明了,触类旁通,容易解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回想小时候的自己,那时候没有今天这么丰富的物质。那时候我家没有电视,也没有手机,记得我上初一才第一次吃到平果。那时...
    志成妈妈阅读 1,306评论 0 0
  • 最近上海的雨连绵不断,倒也还好,现在的上海,比起雨季的厦门不会太过潮湿。提起了厦门,真的有些想念它,想念那可以解忧...
    靜覺阅读 1,891评论 2 2
  • 赢便是天下,输则一败涂地 面对未来,越来越看重实力,看透人生,却越来越觉得像一场游戏,赢便是天下,输则一败涂地。看...
    灬会发光的小狐狸阅读 3,401评论 0 1
  • 操场还是记忆里的场景,人也是记忆里的样子,大家一起在做广播体操,有两个熟悉的面孔,依旧很个性 一个是四五六年级同班...
    一阳光的温暖阅读 2,98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