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众场合吃饭发出吧唧的声音是否礼貌?

福天思想(微信公众号同名):新浪专栏作家

民以食为天,每个人都需要吃饭,随着生活条件改善了,各种美食的吃法也越来越多样化,所以现在很多人不是光吃白米饭了,汉堡、披萨、火锅等一些食品也可以纳为吃饭的范畴。吃饭本来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正因为平常所以我们在很多吃饭的时候不会太注意吃饭的讲究和细节,然后却不知道有些人吃饭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会影响其它人的心情,让人很不耐烦,特别是在公众场合的时候,受不了吃饭发出声音的人在心里是一块心病,因为互不认识,又不好意思当面讲出来,但不讲出来心里又难受,所以吃饭可不可以在公众场合发出声音很有必要去讨论。

有一次友人去外国旅行,亲眼目睹了这样一幕,几个中国人在一家西餐用餐,旁边也坐了几个德国朋友,正当这几个中国人吃饭的时候,旁边的德国朋友目光会时不时的往中国朋友这边瞄一下,中国朋友不以为然,但后面德国朋友一直盯着他们吃饭的方向,他们仍然察觉不到哪里错了,后来德国朋友用英文向他们递了张纸条,上面写到:“品味美食也需要一张优美的嘴巴,别让嘴巴破坏了它的美。”几位中国朋友看后还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时德国朋友已经乃不住性子向这几位中国朋友说道:“吃饭的时候请不要发出声音。”这才明白德国朋友是嫌自己吃饭的时候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打扰到他们了。说明国外友人也非常不喜欢这种吃饭发出声音的行为。

如果真要谈到吃饭讲究的问题,就会涉及到一些个人家庭教养的问题,由于长期养成的习惯,不会太把吃饭的行为当回事,因为很多时候都是因习惯养成的,有些人早已经习惯了吃饭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认为这是吃饭的正常现象,从来没有去考虑吃饭的方式。所以为什么有些人吃饭发出吧唧的声音,也是一个认知的问题。由于认知的有限完全没有意识到吃饭发出吧唧声是不礼貌的。

在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里,也有说到过吃饭请勿出声的说法。例如在《礼记·曲礼上》中就有“毋咤食,毋啮骨。” 即吃饭时不要出声,不要啃骨头。但很可惜的是这种我们老祖宗留下的文明没有很好的完整继承下来,很多人已经没有了这种意识。吃饭不能在公众场合或者招待客人的时候发出声音也是许多国家约定成俗的不成文的规矩,所以这种吃饭不发出声音并不是外国人文明讲究的专利,它本身最早实际起源于中国,也是我们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由于各种因素,在我国吃饭的一些教养已经远远淡化了。

如今看到外国人抱怨中国人吃饭声音大也很正常,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文化上的差异,生活方式的不同,时常会对一些行为的认知造成偏差,中国人并不是有意一定要那样吃饭,只是没有很好的继承和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导致认知上的狭隘,养成了吃饭发出声音的习惯。既然能明白吃饭发出声音的缘由,其实应该秉着包容的心态去理解他们。

其实,福天跟有些人一样也不习惯别人在我面前吃饭发出吧唧的声音,但不必刻意去强调,要知道改变吃饭的习惯是需要慢慢养成的,不是马上就能一步到位,吃饭发出声音也并非完全不可取,要看在什么场合。如果仅仅只是跟自己的家人、朋友、同学或者同事吃饭也不会对吃饭太过严肃认真,但是在参加重要活动、聚会、喝酒等一些人多的场合,不但要注意自己的吃相,还要注意吃的时候会不会影响别人的心情。

所以吃饭不能发出声音并不是鸡蛋里面挑骨头,确实这也是人类社会普遍达成共识的文明礼貌,自古以来就有,没有必要抱怨别人对自己吃饭发声的不理解。那是别人已经走在自己公共文明的前面,是自己落后了而已。

自己一个人吃饭当然是自己的事情,当和一群人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就不光是自己的事情了,这就是文明。

签名:一个健康、独立、自由且传递正能量的自媒体平台:福天思想(微信公众号同名:mttyply

原则:不跟风,不起哄,不炒作,不八卦,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痴情牵玄鸟, 商事犹引申。 班马留经典, 船山寄梦魂。 海宁王国维, 古史继乏人。 闲念贾夫子, 蓟门雨纷纷。
    丁怀超阅读 988评论 0 0
  • 有时,很迷茫,失去了自我,形同机器人般的活在每一天里,有时,很伤感,过去的时光已回不去了,有时,又愿意留在曾经的记...
    一世炎凉为谁阅读 1,475评论 0 0
  • 健忘心阅读 949评论 0 0
  • (酒)既入朱门豪宅桌,又进村舍陋居院。歌舞与你相佐兴,美色与你结为伴。催情诗意万般柔,壮文斗胆乱狂笔,有人借你发疯...
    甘朝武阅读 2,58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