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去小姨家,小姨没在家,只有小表妹坐在门口与她男朋友煲电话粥。
我问小表妹,你妈妈呢?
她用手指指屋旁边说道,在叔爷爷家坐呢!
我立即明白了,前几天就听小姨讲,她公公的弟弟,那位七十多岁的三叔父病了,怕是逃不过要去世了。平时她一个人是不敢去三叔父的房里探病的,除非有别的人同行才敢去。
此时我听到她家旁边的地坪里,有几个人在交谈,大概是有别的邻居来看望她叔父,她便随人家一同去看望病中的老人。
小姨大概是看到我来了,不一会儿就从那边过来了。
我问她叔父情况如何?
她说看样子蛮不行了,这两天比前几天严重,脸色蜡黄,脚背肿得像馒头一样,小腿也肿,大概是胃这方面出了问题,他现在吃什么吐什么,人又饿得不行。
我问,他都病这么严重了,难道没人送他去医院治疗?
小姨摇摇头,说道,谁送,别看他在外人眼中福命好,有两儿两女,其实儿女们与他关系都比较淡漠,能一日三餐给他吃的就不错了。
小姨的叔父养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孙儿都一大路了。可是老人病得这个样子了,来探望他的人寥寥无几,他的孩子们似乎都很忙,忙得忘了家里还有位病重的老人需要陪护。
老人是跟着小儿子住一起的,以前身体好时是各过各的日子,最近老头儿病了,小儿媳才每天早晨给老人下碗面条给他吃,然后她去集镇某家店铺给人看店,一个月一两千元。
她的老公在市区某厂上班,很少回来。
老人的大儿子儿媳没与他们住一块,而是将房子建在临马路的边上。
以前两妯娌住一处时,是冤家对头,如今分开住后,这对冤家对头又和好如初了。
看来远香近臭这词适合多种关系,如父子母女,朋友闺蜜亦不例外,只有情侣之间才喜欢黏乎在一起。
这大儿子从老父亲病了后,来探望了最多三次,其中还有一次是晚上九点多才来,老人都关门睡下了,他在门口转了一圈就走了,老人的大儿媳从来都未踏足过。
有热心村人特意捎信给她,叫她来看看病重的公爹,她对捎信的人讲,等他躺棺材里了再来不迟。
老人的早餐是小儿媳送的,午餐与晚餐是嫁在附近村里的大女儿和小女儿轮番送的,大女儿送午餐,小女儿就送午餐,来了也不多作停留,待老人吃完饭,他们就走了。
小姨说老人床上的被褥很久没洗都有味道了,昨天天气晴好,与老人比邻而居的他那六十出头的小弟看不过,将哥哥的被子拆下来洗了,到晚上又帮他铺好。
我觉得匪夷所思,这老人怎么养了这么群不孝的子女。
小姨说也不怨他的子女,老人年轻时也做得过份,他老伴去世得早,才四十出头就病逝了。
老人在老伴去世后不久,就找了个新老伴进门,年轻时老人自己做点小生意手头有钱,却不帮衬条件都不好的儿女,而将挣得钱都给了后老伴。
后来那老伴去世后,他又连续找了两个女人,人家都没呆长久,钱却都花在这些女人身上了,他的儿女们对他此番行径也有怨言。
若是这样也算情有可原,真的应了那句老话,自作孽不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