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用一天时间,读完了张天布老师的新作《冲突背后的冲突——解读我们内心的俄狄浦斯三角》。几个月前,看到张海音老师发文推荐此书,毫不犹豫网购回来,但是工作忙碌,只略翻了一下便搁置起来了。
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的故事,我在很早的时候就读过,大概是小学阶段吧,那时年幼的我,只觉得它是个令人悲哀的故事,还理解不了其中蕴含的深邃复杂的人性。
在心理咨询的几大流派里,精神分析对人心理世界的探究可谓最为深入。人的心灵世界,是一个幽微深广的内在宇宙,这个内在宇宙独特、复杂、丰富多样、变化多端,对它进行探索时,常常迷雾重重。
精神分析的方法和技术,是探索人的心理世界的一个有效工具,借助这个工具,咨询师可以拨开重重迷雾,抵达来访者心理世界的最深暗处。
俄狄浦斯情结,是精神分析学派的鼻祖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来的概念,用这个概念来解析人的情感,是一种创造性的独特的心理学视角。
这个概念发展至今,被历代心理学家们赋予了越来越丰富的内涵。如今,这个概念正被中国的精神分析学家们赋予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心理内涵。张天布老师在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转化和运用上,是迄今我接触到的相对比较彻底 ,也最质朴平易、最贴近中国人生活和心理实际的一位心理专家。
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形成于西方,有着典型的西方文化特色,精神分析尤其如此。在利用这个理论和技术来做中国人的心理工作时,常常会遇到文化上的冲突和困惑。如何理解西方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心理学思想和理论,汲取其中的营养,并参照理解中国人独具特色的心理世界,探索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这是对中国心理学家们的要求和挑战,也是一个时代课题。
在咨询过程中遇到阻碍和瓶颈、百思不解的时候,唯有求教和学习,这个过程中,看到了张天布老师写的文章,忽然感觉到眼前一亮。后来又特意听过他的几次会议和培训讲课,他的地道的西北腔、中国味儿,让人感到格外亲切有趣,从他的身上,也能感受到西北汉子的质朴、耿直和认真劲儿,这种品质反映在做学问上,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执着,是深扎根、广吸纳、蓬蓬勃勃开枝散叶的固守和开放,是令人欣赏值得赞叹的做学问的态度和精神。
深谙人性,又怀慈悲之心;洞若观火,又能不动声色;看似不着意,却能四两拨千斤;以及基于悲天悯人的诙谐幽默……这些都是张天布老师的特质。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运用的深入独到之处,尤其令我叹服,他的“参话头”的技法,曾被我学用到咨询工作当中,缓解了一位来访者久治不愈的焦虑。
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之林当中独具特色、极富生命力的一支,它是一条绵延不断的长河,滋养着每一个中国人,支撑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并经由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传承发扬。心理与文化原本一脉相承、息息相关,理解一个人的心理,无法脱离他成长经历过程中耳濡目染的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而且,心理与文化,不过是理解人自身的不同途径、不同视角。认识到达一定程度、走到一定境界时,人们会发现,世间万事,其实殊途同归,最终万法归一。
众多心理学流派的形成,正说明了人的心理的复杂性和发展变化的特点。探索心灵世界的旅程,是一条漫漫长途。在中国心理学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还要前行很长时间。
虽从张海音老师为《冲突背后的冲突》做的推荐文中的购书链接处,第一时间购得此书,但值工作忙碌,人如陀螺旋转,一直不得空闲静心阅读。昨天腾出身来用一天时间读完,欣慰不已。这是对中国人的心理世界难能可贵的、中国文化视角下的精神分析式的解读啊!尤其可贵的,在字里行间,还有来自作者丰富人生经验和生活阅历沉淀下的人生思考,诚恳中肯之情呼之欲出,使得文字充满着情感张力和生命力。掩卷思索,尤为珍惜。书如其人,平实通俗的语言特色,深入浅出的叙述风格,一如本人讲课。精神分析的概念和理论对于普通人而言犹如阳春白雪,而张天布老师让“俄狄浦斯”这个晦涩抽象的学术概念,拥有了中原大地上实实在在的人间烟火气息。
从张天布老师的身上,能感受到这样一份信心:
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根植于中国本土文化又具有开阔眼界、博采众长的中国心理学家在华夏大地上诞生,在持续不懈的深耕钻研之后,结出丰硕的成果。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