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佛商企业家迈克尔 罗奇格西说:“创造金钱并不可耻和悲哀,赚钱本身也没有对错,在经典教义里,金钱本身没有错,况且拥有较多资源的人比没有的人更能多行善事。事实上,赚钱也可能成为修行的一部分”。
如果说以前我总是因为工作忙而错过参加慈济的公益活动而内疚,那么在我读到上面这段话后就突然释怀了。因为只有拥有更多资源的人才有可能行更大的善事,而工作是我获取社会资源的重要手段,我必须要先坚守阵地,做好当下的工作后再去参加活动。否则,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麦克尔·罗奇格西是美国第一个佛学博士,在他有了扎实的佛学基础后,他的老师鼓励他回美国做生意,他说:“虽然寺院是学习佛法智能的理想场所,但忙碌的美国办公室才是真正的生活,也是检验他这些年学习成果的最佳实验室。”
如上所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多创造一些社会价值。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把它看成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工具,然后用金钱可以购得的资源去行善和扩充善的影响力,带动更多善的效应。譬如一个知名企业家兼慈善家,一下子就可以提供几万个就业岗位,为几万个家庭解决就业问题,为政府缴纳上亿的税金;一个有信仰的明星在电视上几句话就可以感召一批人节能减碳、行善行孝;政府官要的重要决定通过国家重要频道传播,马上就可以在全国起到上行下效的风潮。这就是大资源大影响力的结果。
慈济的会员常常把参加公益活动叫耕福田,事实上,我们的一生多多少少都会耕种一些福田,比如捐助、抚老、宽慰等等,但我们的命运并没有随着福田的耕种有明显的变化,那是因为我们日常耕种的都是小福田,所行的都是小善,如果我们能够投入更多的资源,做更大的善事,那收获的果实也就会异常甘美。这个果实包括受助者的笑容和自己内心的幸福和宁静。相信你付出的越多越真心,你在心中种下的种子越有力,结的硕果也特别甜。
所以,欲耕大福田者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使其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不必再为小福田不能耕而惶惶不可终日,要明白工作也是一种修行,把握当下,才可秉足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