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郊区的农村长大。
小时候,日子过得缓慢,交通不便,道路泥泞,家家过得并不富裕。村里除了房子就是田地,除了田地就是未开垦的荒地、水塘、小河。
村西边有一条河,正名叫做刺猬河,村里人都称其为“西河”,西河常年流水,源头是附近的青龙湖,河水并不深,最深大概到小孩子的大腿,横穿西河的道路在河上架了一座桥,叫做“西河大桥”,在我的记忆中,那是一座很大的桥,等我长到十八九岁到外面去上学,见识了北京各式各样的桥和路,回到家就觉得那桥变得小了好几倍。
西河的水,深度平均到小腿,即便小孩子去玩也不会有任何危险,所以我们夏天常常泡在里面,大桥下面的水轻轻流淌,哗哗哗像欢快的低声吟唱,炎炎夏日,我们喜欢到桥洞底下玩,即使再热的天,桥洞里也是一片阴凉,脚泡在水里凉飕飕,说起话来有回音,常常还有大人在桥洞下面洗衣服,几个女人一起,说说笑笑流水声再加上回音,那就更热闹啦,我们一边追着小鱼小虾一边看看大人们洗衣服,一个下午很快就过去。这条河,大概算作我的“母亲河”。
在西河之西,有一些天然形成大大小小的水塘掩映于荒地草丛之间,中间穿过一条羊场小土路,再向西是一大片耕地,夏天种玉米,冬天种麦子。麦田之西就是我的小学校。我上小学了,每天路过西河和大小水塘,路上便是最快乐的时光。春天水塘边草地里长出一种毛毛草,我们叫做“尖子”,剥开青嫩的皮,里面的白色毛毛草柔软可爱,放进口中,是清香甜美的味道,这是我们每天最爱的零食,一路上边走边拔“尖子”,到了学校已经装满一兜,同学全是羡慕的眼神,分给你两个,分给他三颗。
夏天的雨季,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每天回到家,鞋子必然是湿透的一脚泥。午休必须不能在家睡觉,吃了午饭急着跑出家门,到有水塘的地方,我们的狂欢就开始了,往河里扔石子、然后呆看在那么大的河面上激出一个越来越大的大水圈,顿时心里乐开了花儿;拔遍地的野花,然后比赛,看谁插的最漂亮,路边有各色各样的野花:小黄的野菊、白色的满天星、紫色的兰花、拔断后能重新接上的“节节草”…捉青蛙,蝌蚪,掀开水边的石头,地下必定藏着水蜗牛,花花草草和小虫子是我们最好的玩伴。
丰水期水草丰茂,有一段路是被河水截断的,只能一个人一个人的踩着石头过去,家长每每告诫不许走这段小路,怕我们掉进水中,我们偏偏最爱这“危险”和其中的“刺激”,一定要垫着石头过河,一个拉一个,一个救一个,叽叽喳喳好不热闹,这是最“热闹”的地段,未过水时,便看着别人祈祷今天一定要屏气凝神滴水不沾,过去后必定围观别人过河,即便这样还是常常湿了半截鞋子。
到学校只需半个小时的路程我们必须走上两个小时,摘花攀柳、蹚水捉虫,这一路是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也是和大自然最亲近的时光。上课迟到是家常便饭,每每走到学校的墙外,听到里面的安静和读书声,遂又低头怕被老师批评,多数的时候老师会罚站,有时候又让直接进去听课了。坐下来发现无事,心常常又飞到九霄云外,惦记着河水里的鱼。
有时候坐在大水塘边眼盯盯的看水,越看越深越看越深,感觉湖水变得越来越大,像是将要吞掉自己,于是掉头便逃跑,一路跑回家,飞进妈妈的怀抱。
冬天来了,上学路上我们穿了厚厚的棉衣棉裤棉鞋,脖子上挂着棉手套,水塘结成了硬硬的冰,我们上学必定不在路上走,从冰上一路滑向学校。趴在冰上使劲向下看,知道里面有鱼,春天来了它们又会在水中欢腾,但是即使趴下仍然没有看到鱼。
上了中学,我到了离家更远的学校,上学的小路不再常走。经济发展,村里村外都铺上了水泥马路,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大人们开始忙碌各自的工作,西河大桥下面变得寂静了,家家户户有了洗衣机,没有人再拎着衣服去大桥下面漂洗。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西河的水日益减少,常常是裸露干枯的河床。原来的水塘地段全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里面轰隆隆昼夜不停息,是一家规模很大的砂石料场。我每每从围墙边上路过,几乎都会有很大的卡车装了满满的沙子或石头,从我身边呼啸而过,常常早上刚刚洗了澡出来,卡车从身边呼啸而过,却绝不减速,沙土飞扬下来,我瞬间灰头土脸!附近也经常是黄土飞扬,砂石遍地!刚修上不久的水泥马路,很快就被卡车压的遍地颠簸。再看看西河的河道,不仅几年没有流过一次水,里面还堵着厂子里倾倒的废料。我开始对这家砂石料厂不怀好感,每次路过都邪恶地诅咒它尽快倒闭。
我在想,小时候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一些,可是田间水草丰美,青蛙鱼虫遍野,甚至还有啄木鸟。后来生活的确改变了很多,可却是以环境的牺牲为代价。大学毕业了,我和儿时的小伙伴提起上学时候的那一路,都兴奋地滔滔不绝,说起了“拔尖子”、“踩着石头过河”、“溜冰”……我们想要再看一眼那美丽的小路,和附近深深浅浅的水塘。谁知到了西河大桥便不能够再向西行进,现在村里人出门,走的都是大马路,我们的小路、水塘早已被挖土机翻过无数遍,没有了任何绿色,现场沙子石头堆如小山,我叫不出名的机器依旧刺耳旋转。
2012年7月21日,是很多北京人都记住的日子,北京干旱了多年,却在那一天经历了罕见的暴雨,青龙湖的水位一夜间上涨了很多,第二天早上到西河看看,水流湍急,是黄色的浑浊的水,水中夹杂着树枝、杂物。新闻报道很多地方被淹,甚至有人遇难。附近的几个村子很多地方房屋泡在水中,我们村地势较高,没有任何积水,大水从西河淙淙流淌,我们很安全。这老旧的河道干旱了很多年,无人修缮管理,甚至被填进废弃物,然而大雨一来,断流多年,人们才又意识到西河的重要,好在河道依然畅通。那座西河大桥大概从我记事儿起就建在那里,经历岁月的侵蚀,早已成为破败不堪的一座小桥,两辆车错车,都要开得很慢很慢,桥两侧的水泥墩,有些地方已经剥落,钢筋裸露在外。
暴雨和洪水过后,是对环境的反思。于是,开始了河道的疏通、修缮、绿化等工作,多年淤积破败的像泥塘一样的河道被重新修理后宽阔而牢固,两岸铺了柏油应急道路,种了花和树木,定期有工人维护。那座破旧的西河大桥被拆掉,半年时间,建起了一座更加坚固宽阔的西河大桥,桥的围栏是白色的石雕,整个西河焕然一新!二十年前的西河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美丽的西河,只是水少了些,时常断流。每次路过,都会想起儿时泡在水中度过的一个又一个炎炎夏日,那桥下的阴凉,那洗衣声、妇女和孩子的欢笑声、淙淙的流水声依旧时常在我记忆深处回荡。
如今,晚饭后村里人常常到河边散步,优美的环境成了人们休闲的最好场所,我常常在日落前去河边慢跑,一个又一个美丽的落日伴我走过了无数个黄昏。夜幕降临前,西河在余晖中安详静谧,在河边转弯处能听见淙淙的流水声,只是这声音较二十年前小了很多,我每到此处常常停下来听一会儿那水声,似从二十年前流淌而来,穿越时空,经久不息。
再看看西河之西的水塘们,当然早已被砂石料厂占据,没有了踪影。然而近几年,北京的雾霾日益严重,空气质量越来越差,砂石料厂受到政策影响似乎有关闭的趋势。我只希望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能够兼顾环境。不要让我们的子孙看不到河流和绿色,不认识花草和鱼虫。再见那水塘边跳跃的青蛙、采摘遍地的野花似乎已成奢望,希望我们不再有更多的遗憾。
注:
①西河:正名为刺猬河,流经房山区多个乡镇,在长阳镇注入小清河。发源于崇青水库。刺猬河在部分地区被称为“鱼儿沟”或“西河堰”,上个世纪80年代附近的居民曾参与过刺猬河的修建。
②青龙湖:旧名为“崇青水库”,后更名为“青龙湖”。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距市区28公里,是距北京市区最大、最近的水景资源。称为“北京的小海滨”,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