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虽然没有走过万里路,但还是敢说自己算是读过很多书的。至于有多少,没有仔细计算过,乱七八糟的估摸一下,四五百本还是有的吧。按照每个月一本的速度,活到80岁,差不多一辈子应该读个上千本,目前的目标算是完成了一半。
早期的阅读,读的是故事。最简单的例子是幼儿园爱读的连环画、看图说话。还记得小学时期迷上的各种儿童文学,办了市里图书馆的借阅证,读了不下几十本。每逢寒暑假,几乎隔周就能解决一本。相比作业,阅读算是真正能积极主动去做的一件事情,真的算是做到了拿起书、茶不思饭不想。沉浸在哪些故事里,现在回想起来,唯一一个能贴切表述的词,估计只能用"波澜壮阔"来形容看到的世界了吧。
后来的阅读,读的是感悟。其实这个和早期没有必然的分隔线,无非就是看完了故事自己乐意想个半天,故事结合自己的生活,抒发一堆堆感慨罢了。这些感触里面有过伤春悲秋,有过意气风发。直到现在我始终觉得,自己的很多三观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形成的。这一时期内,读得最多的是中外名著,也幸好是内涵比较丰富的一些内容,塑造了目前还算是有点深层次的性格。难以想象,万一当初我读了一堆言情现在会是个什么后果,虽然老实说,后期言情故事阅读数量不在少数。
中期的阅读,是一个读人的过程。那时候的感触是,想了解一个人,读一读她/他写的东西就可以了。透过一个人的笔端,了解他人眼中的世界,是一种非常神奇的体验。读一本书甚至一段文字,可以喜欢上一个人,喜欢上她/他构建的世界。这种与另一个灵魂对话的过程,快感是无穷大的。也正是这一时期的阅读,我接触到了各种不同的可能,也让自己变成一个接受度越来越高的人。简单的例子是我通过书看到了普通人们都会遇到的爱情、亲情、友情,以及作者、主人公在书里面对于这些人类基本感情的表达。极端点的例子是比如接触到了同性恋,乱伦等等正面题材不大会涉及,但是社会中却真实存在的不同人、不同矛盾、不同生活。
目前的阅读,处于什么都可以读下去的状态。给我一本书,给我一本杂志,给我一篇论文,我感觉都可以津津有味地读。是不是有点不正常,哈。所以在这样的什么都能读的状态下,我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因为一不小心就飞逝了时光。
目前感触,中后期的阅读状态,人和人的喜好太不一样了,以至于自己很想找到那么个知心的灵魂,却因为个性化太严重而无法得到满足。希望这不会是我终其一生而不可得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