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逆反期

昨天妈妈嫌我东西太多太杂乱,拿出盒子让我收纳。其实我一直准备做,但一直拖着没做,为此我还挺闹心。但妈妈拿出盒子一刻立刻生出了反感,觉得她管得太宽了。

忍不住顶了几句,甚至说我现在不想做是因为我不觉得这事重要,因为我还能忍受……,妈妈悻悻的来了一句:我发现你现在也挺能狡辩的。其实我自己何尝不知道自己在强词夺理呢。

非但没有内疚我还感觉很舒心,心想这是在补逆反期这一课吧,学着对自己无条件的认可。我其实并不是反对这事,我是反对她对我的不认可。哈哈……。

天下妈妈的通病就是不为孩子担心不舒服。孩子高中阶段,我就整天提醒他这个没做,那个抓紧,孩子不胜其烦,曾经跟我说过:你可真是天才,几句话就能把我惹毛。其实我的每次提醒都像我妈这样,除了自找不痛快外,没有任何效果。孩子还是按照自己的安排行事,家长提醒的事情要么他计划以后做,要么他根本不想做。我曾经备感挫折,但现在想来问题出在自己身上。一种思维底层的不安全感,让家长总是在挑刺找问题。孩子感觉到家长对他的不信任,更感觉到了家长的不安全感。他不接受、不认可,所以才会对家长的要求严防死守。现在想来孩子有勇气按照自己的计划和步调行事,对自己无条件的接纳和认可,这是非常宝贵的素质。

心智成熟的规律是必须要经历幼年期捍卫自己财产权阶段,青春期捍卫自己决策权阶段,之后学会无条件接纳自己,之后才会产生对外部世界的接纳和包容,在困难面前不气馁,在人群中不迷失,成长为强大而独立的个体。

如果跳过幼年和青春期的这些看似不懂事阶段,从小做个小大人,青春期做个乖宝贝,所有懂事和听话的代价就是没有自我,没有力量,没有热情,性格的基调是自卑和怯懦。

人的成长需要迂回前进,就像我们想要起跳先要屈腿下蹲,向前射箭先要向后拉弓。接纳幼儿的自私和青春期的逆反,别再做愚昧的家长,为了大人的面子和虚名强制小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命令半大孩子听话。这些都是拔苗助长,家长口中的懂事,多数是孩子个性的残缺。

庆幸我的愚蠢没有给孩子心理造成太大损伤。觉察自己内心的不安全感,控制过度保护欲。相信并祝福孩子,把精力放到自己身上,用心培养自己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