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小时候听到“万元户”觉得多么了不起,长大了想着“百万富翁”该是多么有钱,到现在,年薪百万,也许你还觉得活得不舒心。
和你讲三个朋友的故事,聊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北京
帝都友人W去年光荣地步入了“百万年薪家庭”一族。
为了即将出生的孩子,W刚刚在二环内附近买了套价值千万的三房,期间经历了一套复杂的换算后,得出的结论是:首付付了300万后,每个月还要再交4万贷款,手上留了200万资金做投资。
对比以前,每个月的可自由支配收入由原来的5万陡降至2万,而俩人平常出入开车,吃饭,社交购物开销每月起码在2万上下。
“现在突然发现,虽然号称家庭税前收入百万,我们却又要变成月光族了。一下觉得很没安全感,不敢辞职不敢失业,生怕哪天饭碗丢了还不起这30年的贷。”W说。
虽然号称有千万豪宅,日子却明显要比以前过得紧张小心。
“之前说的,想要45岁就退休的想法呢?”
“再搁一段时间吧,30年每个月睁开眼就欠银行4万,哪里有可能45岁就退休?”
上海
J先生是台湾人,二十多年的外企经验,早就是百万+年薪一族。
十年前就在上海买了别墅,太太自从第一个小孩出生便辞去了工作,做全职太太。现在大女儿高中快毕业,J先生想送她出国去读书;二女儿在国际学校,每年10万+学费,再读三年,然后送出国。
年过50的J先生,5年前经常挂在口上的是存够一千万,就可以退休了。真存够一千万退休后,一想到每天睁开眼便是两个女儿昂贵的学费,出国费用,未来的房子费用,以及自己尚未凑齐的养老费用,又找了家外企,开始辛勤工作。
“您预计什么时候能真的退休,过自由轻松的生活呢?”
“等我凑齐给她俩买房子的首付,我自己的养老金也凑够一千万吧。即使退休了,生活还是要体面的。”
某二线省会城市
D姑娘曾经是三位故事主人翁中最穷的一人。
2年前,D姑娘做了个大胆的决定。
把上海的房子卖掉了,拿着350万房款,回了老家,内陆某二线省会城市。
350万在上海,不过一套外环外二手两房的价格。在老家,可以在二环内买7套新两房,每个月租金加起来能收近1万+,而这里每个月5000的生活费能够让一家人都过得很舒服。
于是她花150万买了3套房,每个月收租金来养活家人和自己。
另外100万做了个投资组合,每年预期 7%的投资收益,相当于7万块的零花钱。
最后100万投入到了她很看好的儿童教育领域,在当地著名的学区租了100平米的商铺做教室,打算引入某积木机器人课程到当地。
前段时间和她聊天,问近况。据说她教室已经开出第三家连锁店,现在每个月小十万的正现金流。当地有老牌儿童教育机构想300万收购她这三家店的资产,她拒绝了,打算自己把它做大。
“当初为什么要留在北上广呢?因为这里有更好的打工和创业的机会,可以让自己的眼界更宽阔,我也是在这里看到了儿童教育这块市场的潜力,并学习了如何去启动它。但在这里,我的生活只能做到小康,没有余钱去做其他事情。所以,我做了一次套利,”她笑了。
“我在上海获得了老家无法获得的眼界和经验,以及房价的涨幅;然后把这些套现,去老家挣钱:那里缺少的是教育资源,是资金,是人才:老家的房价是上海的1/10,可上个补习班,吃个法式糕点,费用并没有比上海便宜太多。”
“既然这样,为什么大部分在北上广打工的人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大部分人并没看到这个套利机会;看到了这个套利机会的人,往往不知道拿了钱自己该做什么;都知道的人,很多时候又瞻前顾后羁绊太多,不愿意损失生活质量,不愿意承担可能的失败风险,等等,所以最后,能够抓住机会套利的人,的确很少。”
“如果失败了呢?”
“我现在也还没有成功呀,”她笑了。“可是问题是,在上海的工作生活就会一帆风顺么?这几年多少原本看起来稳定的大企业开始降薪裁员,多少人在稳定的工作中失去了成长的能力,面临新的社会竞争一筹莫展?房子就会一直涨价么?上海世纪公园的二手房,和纽约曼哈顿中央公园旁的二手房相比,也只有50%的价差了,过去几年翻几倍的事情,是不可能再出现了。它的套利空间也越来越小。”
“没有什么是确定会成功的,不过是作出了自己的选择,然后尽量提高它的成功率而已。”
如果明天不工作了,你能自在生活多久?
帮他们仨算了之后,结果如下:
W 不工作后,收入来自于200万投资的利息(14万/年左右),每年的房贷指出48万,其他生活支出24万。预计不到三年就没有结余,必须要不断工作来维持生活。
J 不工作后,收入来自于1000万的投资利息(50万/年左右),每年生活支出60万左右,未来5年内预计花费100万在孩子教育上,未来10年估计花费600万在孩子房子首付上,预计10年后需要重新开始工作。然而考虑到10年后再赚钱会更困难,所以他现在不得不更努力工作来赚未来生活的钱。
D 不工作后,收入来自于房租(6万/年月左右)+100万投资利息(7万/年)+ 连锁店营业收入(50万/年,预计100万年盈利再拿出50万来雇佣当地的一流管理人才来帮她打理生意),共计63万,而她家的一年支出不超过10万,剩余的钱会不断累积为投资资本,获得更高的收入。
差别在于哪里?在于每个月被动收入(资产自动为你赚的钱),比你的生活支出高还是低。
三个人中,只有 D的资产结构,能够让她的被动收入多于生活支出,她接下来可以逐步提升生活质量,为小孩做准备等等。只要保持支出小于被动收入,她就不用担心自在生活的持续性。
而她之所以能够做到这点,是因为“主动套利”,通过在上海投资房产,获得高涨幅后卖出,投入到了能产生更高稳定净现金流的品种中:老家房租收益,理财收益。在生活有保障的情况下,通过高风险但是高收益的创业来实现资产的更快速增值。
故事讲完了。
三个人的活法,哪种是你所向往的?
每个月,你的资产能为你带来多少被动收入?
而这些被动收入,离你实现财务自由,还有多远的距离?你要做什么,来改变这些?
欢迎和米虫聊聊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