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特效视觉的呈现,既集合了近十年来,好莱坞同类电影特效团队的制作精髓,又在精髓之上再添妙笔,以此带来的极致视觉震撼和感官享受,让迷弟迷妹们一次又一次心潮澎湃,热血奔涌。
再度来袭的电影大神詹姆斯·卡梅隆和他监制的新片《阿丽塔:战斗天使》,成为继春节档《流浪地球》之后,又一部引爆观影热潮的科幻电影。
这又是一部产生极致震撼性效应的罗伯特·罗德里格兹作品,部分观众将其形容为“视觉的极境”。但它的成功并不仅仅是因为“视觉震撼”,而是取决于“角色”、“故事”、“特效”、“主题”四重关键因素齐头并进式的均衡发挥。
继《阿凡达》之后,又一次被成功种草。
01. 角色: 独特而深入人心
“阿丽塔”(ALITA)这三个字,首先让人联想到的,不是其它的电影,而是一部文学作品——俄裔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著名小说《洛丽塔》(LOLITA)。在泛传播的今天,“洛丽塔”基本上等同于“小萝莉”的代名词。影片《阿丽塔:战斗天使》,凭借与“洛丽塔”这个经典文学形象所建立的互文性,让观众在去电影院之前,就在心智模式上建立了很深的连接。
《阿丽塔》改编于日本的动漫《铳梦》。女主角身上也确实有很多东方的审美特质:大眼;黑色短发;小巧玲珑的身材;温柔甜美略带羞涩的微笑。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她的胸型,它完全不像漫威英雄“黑寡妇”“猫女”那样,拥有一对“豪乳”或“波霸”。嗜好这一口的影迷,可能会对“阿丽塔”角色形象有所失望。
“阿丽塔”的角色形象,在我过去的观影体验中,与她比较接近的,是宫崎骏的动画电影《风之谷》里的娜乌西卡,非常勇敢、非常纯真又非常完美的虚构形象。相比与文学经典人物“洛丽塔”,这无疑是电影对文学的一次角色反转。
另外两个角色,一个是《暮光之城》中,由克里斯汀·斯图尔特饰演的伊莎贝拉·斯旺,另一个是在《云图》中,由周迅饰演的未来机器人。同阿丽塔一样,她们也是每一个父亲都希望拥有一个这样的女儿,也是每一个少年都希望拥有这样一个梦中情人。这种人物设定,对大众具有天然的吸引力。
从角色塑造来看,阿丽塔毫无疑问是成功的,西方人能在她身上领略到个性十足的西方元素,东方人能在她身上感受到毫无违和感的东方美感。一部以全球市场为目标的高投入(1.7亿美元)科幻电影,角色设定的成功,毫无疑问是商业取得成功的保证和基石。
换句话说,在“角色为王”的科幻电影世界中,没有一个可以媲美“擎天柱”“钢铁侠”“绿巨人”“黑寡妇”这样的独特而深入人心人物形象,它凭什么卖座?它凭什么风靡全球?
02. 故事: 杀戮而触动人心
从故事这个维度来看,如果你是詹姆斯·卡梅隆的粉丝,能够接受《泰坦尼克号》《阿凡达》这样的故事,当然就能够接受《阿丽塔》。这不仅仅因为卡梅隆是该片的制片兼编剧。
十年前的《阿凡达》同样是部科幻电影,它讲述的是人类社会五十年后的未来世界,一个名叫杰克·萨利的退伍士兵,去到一个名叫潘多拉的星球之后,他喜欢上了那里纳维族的女孩,最后为了对抗人类的侵略者,萨利放弃了人类的身份,变成了纳维族中的一员,并率领他们的军队击退了人类的入侵。
十年后,卡梅隆试图将《阿凡达》的成功移植到由他监制的新作《阿丽塔》中,为此,他大刀阔斧地改编了他喜欢的日本动漫《铳梦》。细心的观众,拿它对比他的前作,就会发现两个故事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来自火联共和国的阿丽塔,在26世纪,被人类社会(废铁城)改造人医生依德复活,并遇上她喜欢的男孩雨果(Hugo)。为了爱情和狂战士的使命,阿丽塔走上了一条反抗上层建筑(撒冷城)统治的杀戮之路。
故事的主线,每个角色的动机和驱动力都被刻画得一清二楚:依德为复活失去的女儿;雨果为了有一天踏入上流社会撒冷城;绮莲为了重返撒冷;最大的反派诺瓦,是为了控制废铁城。
主角阿丽塔的人物动机也非常单纯。影片的情节发展紧紧围绕“她是谁”、“她来自哪里”、“她为什么而存在”这三个问题展开,将她置身于人与改造人、人与撒冷
人之间恩怨情仇中,从“女儿”变成“赏金猎人”,再从“赏金猎人”变成“狂战士”,凭借其战力十足的“机甲术”,极其暴力地解决一个又一个战斗难题。
影片其中的两处设置,给人一种又陌生又熟悉的感觉。
一个情节是,阿丽塔在心上人雨果成为通缉犯之后,为了搭救他,亲手将他分解,又借助依德和绮莲的医术,将他复活成改造人,两个人也因此突破了“人”与“改造人”的隔阻,变成了“改造人”与“改造人”的平等。
就像《阿凡达》里杰克·萨利最终变成了纳维族人,而《暮光之城》里的女孩斯旺也成了吸血鬼家族的一员,最终因为心灵上吸引力法则,而愿意打破身体上的桎梏一样。
另一个情节是雨果踏上通天索,准备独闯撒冷城时,最终被强大的防御环伤害而坠落,坠毁一刻,阿丽塔抓住了他的一只手,拼命地往回拉,但无奈回天无力,最后眼睁睁看着心上人坠落人世间。
这心碎的一幕,当然让人联想到当年《泰坦尼克号》中,罗丝和杰克在海难中生离死别的经典情节,感人至深。
剥开《阿丽塔》一层层科幻外衣,影片的内核其实还是人、人性、人类的生存处境和困境,故事所映射的依然是平凡的我们、日常的我们。
03. 特效: 极致而爽到毫巅
动漫人物×视觉特效=好莱坞卖座片。
近年来,《变形金刚》系列如此;《速度与激情》系列如此;一年一部或几部的漫威英雄式科幻电影还是如此。
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搜寻深入人心的动漫原型,如何在视觉特效上创新、突破,以求更炫目、更刺激,这是摆在每一位导演面前的两道必选题。
全球观众的眼睛一步一步被好莱坞商业大片训练出来,以至于对任何视觉上平庸一点、平淡一点,或平实一点的东西,都提不起兴致。
我们去电影院戴上3D眼镜,欣赏一部大片,很大部分原因,归结于我们眼睛对特效的渴求和奢望。
《阿丽塔》完全满足了观众这种渴求和奢望,甚至是超出了预期。
阿丽塔跟踪医生依德,却意外遭遇到格鲁依什卡等改造人的围攻,她初露杀戮本色,那一场1挑3,像极了《功夫》和《杀死比尔》里的精彩对决场面。
阿丽塔大闹赏金猎人俱乐部,先是羞辱傲慢无礼的扎藩,再是单挑群雄,像极了昆汀·塔伦蒂诺在西部片里设定的打斗场面。
那个坐在轮椅上的赏金猎人,不就是以西部片某个人物原型创造出来的吗?这不是赤祼祼地在讽刺西部片如今在美国的没落吗?
阿丽塔试训机动球联盟,那场球道中的你争我夺、左冲右突、极速狂飙,一面让人想起《哈利波特》和《驯龙高手》类似场景的争霸赛,另一面也让人联想到《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中无比疯狂、无比刺激的追车场面:
燃!火爆!血脉贲张!爽到毫巅!
那些奇形怪状的改造人、机动球队员,一方面让人想到《变形金刚》系列中汽车人和《地狱男爵》系列中地下人的造型,另一方面让人想到《终结者》系列中机器人的造型。
而阿丽塔对天坠之战的几段闪回,不禁让人切换到《星球大战》《我是传奇》《骇客帝国》中人类反抗机器人统治的战争场面。
综述诸如此类的特效镜头,可以说,《阿丽塔》片中顶级特效视觉的呈现,既集合了近十年来,好莱坞同类电影特效团队的制作精髓,又在精髓之上再添妙笔,以此带来的极致视觉震撼和感官享受,让迷弟迷妹们一次又一次心潮澎湃,热血奔涌。
04. 主题:普世而意犹未尽
拯救地球;拯救人类;反抗机器人的杀戮和残暴统治……这几乎成了21科幻电影万变不离其宗的常设主题。
《阿丽塔》也遵从此道,但依然不忘创新。
这种创新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影片在底层结构上,建立了一个人类、改造人、揶冷人、火联人的等级世界,并由这种等级延伸出一个又一个特定群体,既有别于现实人类的社会形态,又高度吻合人类社会的众生百态。
其二,影片中每个人物形象带有一定的隐喻性,值得我们深思和考量。
比如“改造人”,隐喻现代人对机器的高度依赖和倚重,导致人类设计出来的计算机等设备,最终改造了人类自身的面目。
比如“撒冷城”,隐喻上层统治建筑,其统治者,俨然一位“老大哥”般的存在——像极了奥格威在《1984》中虚构的“老大哥”形象;那句“我能够看见一切”,好像也是出自奥格威的小说。
这个层面,也让阿丽塔的反抗意志、战斗意志得到了普世意义层面的升华: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战斗;为自由意志、为平等、为爱情而战,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阿丽塔。
片尾时刻,准备再次投身机动球战斗的阿丽塔,她与站在撒冷城的“老大哥”远远对视,这饱含复杂的感情对视,将她的新仇旧恨都深藏在她的眼神中,而新的战斗,仿佛一触即发。
由此,走出电影院的那一刻,肯定有不少的观众和我一样在想,《阿丽塔》的前传“天坠之战”或后传“撒冷城末日”,詹姆斯·卡梅隆和他的团队还会接着拍吗?
就像多年前我们开始期待《阿凡达2》一样,卡梅隆又在我等迷弟迷妹们心目种下一粒名叫“阿丽塔”的种子——这或许就是“阿丽塔”IP效应的最真实的写照。
但是这一次,我们又要等多久?
那些喜欢电竞游戏的观众,他们在走出电影院的那一刻,或许也在表达类似的情绪和感慨:《阿丽塔》同名款游戏,我们还要等多久?
【Written by: 唐 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