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多久没有静下心不急不躁的听完一段音乐,以后多久没时间认认真真专心致志的读完一本书,又有多久没理会原来的那个自己,早已忘记了推心置腹的和她谈一谈你曾经的梦想。生活即是苦难,这句话好像成了大家对命运无情的特定标签,面对生活总是一副听天由命的样子,活得潦潦草草,怨天载道,看不到尽头的绝望。荡涤在人间的灵魂走不出自己苦难的荒帏,所以选择留在原地继续等待。时间总会消逝,带着痴心怨念,走得干干净净,如花带着胭脂扣等了十二少五十年,最终不也是花落水流,春去无踪了么。
第一次接触“旅行”这个词是因为姐姐寄给我一本书——《走吧,张小砚》,书里面随心所欲的生活态度将急于挣脱束缚的自己深深的震撼到了,那时候的自己初入社会,懵懂无知,初生牛犊不怕虎。然而理想与现实差距总是叫人扼腕,出乎意料的劲头仿佛就是我猜中故事的开头是悟空,却没猜中故事的结局是悟能一样。
直到无意中,我看到了张昕宇和梁红的故事——《侣行》。这是一对80后情侣,08年汶川地震作为志愿者参与了救援工作。经历目睹了生死,看遍血肉离别抉择,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的同时也开始做起了生命的加减法。结束了灾区的志愿者工作后便开始了他们的《侣行》。他们穿越茫茫无人区,到亚马逊原始部落做客,亲赴切尔诺贝利核泄露区,在伊拉克重现巴米扬大佛,南极浪漫结婚。这种生活方式深深地震撼了我,原来还可以有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心中突然有一扇窗被重重地推开,阳光瞬间洒进了心里。从此之后,我便开始有意关注了解这些行者的新闻,慢慢地知道了公益活动“行走的力量”和“江小爬支教团”。
从他们的故事中我慢慢找到了自己想要追寻的,行走,不只是身体力行,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契阔。我不愿待在原地一遍遍舔舐自己的伤口,从疤痕之中寻得慰藉,我想要的,是带着浃肌沦髓的血痕穿过星辰大海找到最真的自己。西藏,是我的大学时期便为自己立下的目标,起因也是因为一部叫《转山》的电影。男主的哥哥意外去世,全家悲痛欲绝。葬礼上他发现了哥哥的骑行日志,知道了哥哥未完成的心愿骑行318,于是他选择为哥哥完成这个愿望。318一路困难重重,男主历经骑友坠崖,身体高反,食物中毒等种种,最后终于到达拉萨,完成了哥哥的遗愿,同时也重塑了自己的心灵。
我羡慕男主的蜕变成长,更期待一场属于自己一个人的进藏之旅。终于,2016年在过完自己24岁生日之后,我决定一个人坐火车一路向西。憧憬三年,计划一年,准备三个月,我心心念念的第三季终于要来了。
在火车上经历了三天两夜,经受了那曲四千海拔的考验之后,整个旅程也没有任何高原反应。这无疑是最幸运的。下了火车,竟然没有丝毫疲惫,找到平措青旅放在行李,等不得休息,便直奔大昭寺。
朝圣的人有很多,人群沿顺时针方向围着大昭寺不停地行走,手上的佛珠被打磨地光亮温润。我不自觉的加入了朝圣的队伍,旁边不时有磕长头的人经过身旁,敬天敬地敬佛祖,五体投地,全心全意。整个空气弥漫着藏香和酥油茶的香味,透过香火缭绕望着转经的人群。他们目光澄澈而清明,向着朝圣的方向不知停歇,风马旗每翻飞一次便是他们对生命的祈祷,长长的转经筒是他们祖祖辈辈的信念。他们守着自然条件恶劣的土地过着最虔诚幸福的日子。震撼我的不是阳光下大昭寺金光闪闪的佛顶,而是转经途中人们捧起酥油茶满足的笑容。当心中有了坚定的信仰和目标,人生就永远不会迷路。
这次进藏之旅收获很大,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大昭寺转经。在整个旅行中我有意识的慢慢舍弃一切能舍弃的物质需求,只保留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一开始是很难很难,不用手机,不发朋友圈和微博,在现代人看来简直不可能,可是慢慢坚持下去才发现其实并没有什么,原来真正需要的东西微乎其微,放下,才会体会最原始质朴的快乐。学着悦纳找寻最本真的自己。也许你对别人甚好,却总是不轻易放过自己,纠结,死磕,甚至勒紧脖子要与自己决一死战,把自己弄的大小脑瘫痪,累死在青春的高台上。其实房子,车子从来不是你最想要得到的,你真正想要的不过是真心的快乐和内心的平静而已。观遍世事,所以我选择行走,滋润困惑与苦难,从心中开出一朵花来。
既往不恋,未来不迎,当下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