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的危害

1973年,英国利物浦市一名叫科莱特的青年考入了美国哈佛大学,常和他坐在一起听课的,是一位18岁的美国小伙子。大学二年级那年,这位小伙子和科莱特商议,一起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软件,因为新编教科书中,已解决了进位制路径转换的难题。

当时,科莱特感到非常惊讶。他觉得自己来这里是求学的,不是来闹着玩的,再说对于Bit系统,博士才教了点皮毛,要开发Bit财务软件,不学完大学的全部课程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委婉地拒绝了那位小伙子的邀请。

10年后,科莱特成为哈佛大学计算机系Bit方面的博士研究生,那位退学的小伙子也在这一年,进入美国《福布斯》杂志亿万富翁排行榜。1992年,科莱特继续攻读,成为博士后;那位美国小伙子的个人资产,在这一年则仅次于华尔街大亨巴菲特,达到65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二富豪。1995年,科莱特认为自己已具备了足够的学识,可以研究和开发32Bit财务软件了,而那个小伙子则已绕过Bit系统,开发出Eip财务软件,它比Bit快1 500倍,并且在两周内占领了全球市场,这一年那个美国小伙子成了世界首富,一个代表着成功和财富的名字——比尔·盖茨,也传遍了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认为,只有具备了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创业。然而,世界创新史表明:先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才从事发明创造的人并不多,不少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很多是在知识不多时,就直接确立了目标,然后再在创造过程中,根据需要补充知识。比尔·盖茨哈佛大学没毕业就去创业了,假如等到他学完所有的知识再去创办微软,他还会成为世界首富吗?

岁月无情不等人。在我们一天天的准备和等待中,可能有人已经把事情做成了。再有能力的人,只有想法没有行动,也不会获得成功,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轨迹。现实的情况往往是——拖延在,成功走。

一件事,如果等到所有的条件都成熟才去行动,那么你也许得永远等下去。面对时机,我们需要的不是想法,而是做法。只有真正去做,才能获得成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 什么是拖延症? 书中给到的定义是,明知道会影响自身的做事效率但是仍然自愿推迟既定事项的行为。完全是一种不必要的...
    古月如歌519阅读 5,377评论 4 6
  • 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有拖延症,其中有百分之三十比较严重,而“导致贫穷的九大死穴”,其中一个就是“拖延”。所谓“...
    任煌远阅读 3,526评论 0 0
  • 天天说拒绝拖延症,就是一直没有行动。今天是深受其害,才下午三点半开始,一直到熬到现在才把事情做完,质量如何暂且不知...
    初入职场学语文阅读 2,895评论 0 1
  • 线下就是很多坏习惯组成,很多事情拖着不做 线上是很多好习惯组成,生活有规律,自律性强 拖延症与良好的生活方式相冲突...
    苹果派abc阅读 3,440评论 0 0
  • 学了bim后刚好马上要做二次结构了,就想尝试下排布砌块,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做,没搜到网上的视频教程,于是自己摸索着画...
    玥苋阅读 3,709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