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端午的由来与习俗,看看有什么你不知道的

端午安康

中国传统节日

纪念·屈原

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是为了纪念屈原才有了这个节日。

屈原是楚怀王的大臣,倡导举贤授能,却遭受到了贵族的强烈反对,楚王听信了谗言,将屈原驱逐流放,期间,写了《离骚》、《九歌》等影响深远的诗篇。

知道自己的国家被秦国攻破之后,在五月初五,写下了《怀沙》后,抱石投入汨罗江身亡。

村民知道后,纷纷去汨罗江去捞屈原的尸体,为了不让尸体被鱼吃掉,很多渔夫投放了不少饭团、鸡蛋等食物。一位老医师则是用雄黄酒倒入江中,用药弄晕大鱼,以免伤害到屈原。

还有些人们,想出了用楝树叶包饭,用五彩线系住,才发展成为了粽子。

端午节

我国有着上千年的文化历史,儒家学说更是影响深远。直至今日,依旧是我们需要学习。此外,我国各种节日有着它们的来源,端午节到了,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下端午节的来源。

端午节,也称端五,端阳。

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端午习俗

赛龙舟:

那些曾经渔民看见屈原身体投汨罗河之后,就各自划船去拯救,之后每在端午节的时候,就有了赛龙舟这一活动。

吃粽子:

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唐代,粽子的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朝,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流传至今,在中国盛兴不衰。

佩香囊:

在端午节当天,小孩子佩戴香囊会有辟邪驱瘟的含义,主要是用来襟头点缀。

香囊中有:朱砂、雄黄、香药,后用丝布包住,再用五线锁扣住,形成不同形状。

鸭蛋:

孩子会挂“鸭蛋络子”,就是挑好看的鸭蛋装在彩线结成的络子中,挂在胸前。

悬艾叶菖蒲:

人们会在端午节日,把插艾和菖蒲插到门楣,悬挂在堂中。

用艾叶、菖蒲、榴花、龙船花制作成花环,妇人会争相佩戴。

希望我国的传统节日,能够一直流传下去,让更多的子孙后代知晓中国的悠久文化。

大家还知道关于端午节的习俗吗?在下方留言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
    6a9e7cbb8fa2阅读 8,910评论 3 3
  • ​ 移除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又到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说到端午节,我们联想到最多的民俗是吃粽子,划龙舟。其实在...
    魔王_Archenemy阅读 5,592评论 0 10
  • 大家好,我是有读君! 今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也就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我们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中仅次于春节...
    非常有读阅读 4,447评论 0 1
  • 文/陈皓 回望人生的过往 有过开心,有过沮丧 看到过希望,也曾陷入绝望 有过遗憾悔恨,也抱怨过世态炎凉 曾想到过放...
    沂蒙文学阅读 3,666评论 6 2
  • 还是和以前一样总是有着源源不断的困惑,却已经学会了走一步看一步,因为身后有着一件又一件的迫事推着你,我也不再像以前...
    晕着阅读 2,93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