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初见
零八年初秋的北京西站人山人海,离别与伤感、幸福与温暖、冷漠与痛苦在这繁华都市的角角落落时刻发生着。
于我而言,第一次离开大西北的山村、第一次独自北上、第一次途径北京,所有第一次的好奇冲淡了我对父母的依依不舍、对家乡的离别愁绪。我知道,这一切的开始与结束,或许只是人生中再小不过的符号而已,要么是顿号要么只是逗号,反正如白狗过隙一般短暂匆忙。
对大学无比的神往,对爱情的无比憧憬,对一切美好的希冀,此刻仿佛都被人山人海淹没着,北京西的匆匆忙忙、车水马龙告诉每一位旅人在这里只能是过客。
临离开家前,母亲给了我姨姨家姐姐的电话,让我到北京联系她。
“喂!娟子姐,我是玥儿,我到北京西站了。”
“玥儿,你到出站口等着我过来找你。”
“麻烦姐姐了,一会见姐姐。”
“不麻烦,一会见。”
电话那头的干脆利索和精明能干早已跟农村女(乡巴佬)的界限划地清清楚楚,但那份亲情的厚道与温暖却在言语间传递着。记得母亲说过,娟子姐不容易,能在北京生活、工作都是凭本事和靠毅力才有今天的,见了你娟子姐多向她请教,母亲的良苦用心我是明白的,对于这位姐姐的经历我早有耳闻,于是重重地点点头。
“玥儿,你是玥儿吧?”
“我是,娟子姐。”
对面走来的正是娟子姐。长发、大眼睛、红红的嘴唇,衣着全然一副都市白领的模样,跟农村长大、只读过小学、身着土气布衫的娟子似乎完全不相符,让我充满疑惑不知如何对等呢?有那么瞬间,觉得她跟某位董姓明星好像,除了吃惊更多的还是隐隐约约疼惜,无论如何娟子姐眼角的丝丝惫惫感显而易见地流露出来,这或许是永远无法抹去的痕迹,无论是惊心动魄的过往,或者平淡如水的往惜,总会将痕迹刻在岁月中穿行的容颜上。
“玥儿,你都这么大了,越来越漂亮了,记得小时候我还抱过你了。”
“姐姐,我小时候就喜欢你,那会就觉得你跟天仙似的,现在更美了。”
“玥儿,你真会说话。”
噗嗤,被我一顿夸娟子姐被逗乐了,眉宇间隐藏的担忧瞬间烟消云散了。
“玥儿,跟你在一起真开心。你几点的票?”
“晚上八点,北京北站。”
“玥儿,要今天把票改签行不行?这两天,姐带你去北京逛逛,看看故宫看看长城。”
“不了,姐!我们开学时间就这两天,必须提前去报道。”
“东北那边冷,带厚衣服了吗?”
“带了,都在皮箱里。”
“时间还早,走,姐带你吃饭去。”
初秋的北京带着丝丝凛冽、带着阵阵微寒宣告这座辉煌都市言不由衷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