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继续拆解《精进》,这周来谈谈行动。
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件事之前没有尝试过,迟迟不敢下手。或者信誓旦旦的发个朋友圈,我要开始学习了,慢慢屯了一大堆书或课程,结果三分钟热度,没过几天就坚持下去了,长期如此,就陷入了焦虑的恶性循环。
那怎么解决呢。
最有效的的,是即刻行动
我以前很讨厌洗碗,原因是洗碗往往会把手沾满油污,要么拖着等第二天再洗,要么等到实在没有碗用了再一起洗掉。
我发现与我合租的伙伴也是这样,当天的碗筷非等到第二天再洗好。这样第二天我要做饭的时候就没有碗筷用了,而且面对一堆狼藉一片,我也没有什么下厨的欲望了,于是 我决定当天的碗筷吃好饭就立马洗完,这样吃饭过后我再也不用去想还要收拾碗筷这样的琐事了,这样反而高效很多,后面我所有的家务事都可以用这条铁律去解决。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不管大小事,我认为都可以这样去处理,比如看一本书,先翻目录,看到自己感兴趣的直接跳到那一章,再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再读完剩下的章节。
先跑起来,不管姿势多难看,姿势后面再慢慢调整呗。
精益创业思维
把自己的人生比喻成创业,我们的人生经常会面临无法预测的未来,虽然计划有时候看起来很完美,但往往现实是残酷的,偶尔摔个猝不及防的跟头。
那我们可以借鉴产品的的思维工具来解决,什么是产品呢,比如你在某个公司实习的经验不能叫产品,但是你根据你的这些经验总结成一份心得或报告,就可以称作为产品。
比如007的有个画水彩的战友,每天的水彩手账就是小产品,通过长期的记录总结成册并出书就可以成为产品。
假如那位画手账的小伙伴有一天发现群里有人想学水彩,这个时候她就可以通过开课程的方式教更多人去学,那么这个课程就可以传播给更多人。同时她也可以针对别人的意见对自己的产品不断的修正,从而创作出更受欢迎的产品。
通过小产品不断迭代、修正来促使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促使自己更加明确的方向去努力。
苹果的IOS系统也是通过这样的形式不断地更新迭代,正是这样的精益创业的思维才使苹果成为一家有全球竞争力的公司。
像PHOTOSHOP一样分解任务
PS是一款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它的任务处理是图层工作法,即可以把一幅画分为多个图层,且每个图层都是相互独立的,每个图层在处理的时候是独立的,在同一个时间只要专注于某一个图层就可以了。这样就减少了任务切换的复杂性也节约了成本。而最终的作品仍旧是多个图层叠加在一起的整体效果。
例如导演要拍一部电影,并不会按剧本的顺序来拍摄。对观众来说是从第一个镜头看到最后一个镜头,但是对导演来说镜头的次序有很多可能性,可能是先拍结尾再拍开头,先拍冬天的雪景,再拍春天的春暖花开的画面。这样是从成本、演员档期、天气设备、制作等因素综合考虑。
图层工作法是完成一个复杂作品或项目的基础,它是可以帮助我们通往更高行动力的一个阶梯,正如德国思想家本雅明的一句话:写好一篇散文要经过三个台阶,一个是音乐的,这时它被构思;一个是建筑的,这是它被搭建起来;最后一个是纺织的,这时它被织成。
自我复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及时的反省就是复盘。
股票交易员每天有个工作,叫做复盘。
一般是在收盘后,再一次看一遍市场全貌,针对白天动态盯盘时来不及观察、来不及总结的情况进行重新思考。
在复盘的时候,他们要重点看以下几点:大盘走势,综合排名榜和涨跌幅度。
一个是关注全局,一个是关注其他股,一个是关注自己的股票。
我们怎么做复盘呢,比如读一本书,如何检验自己学的效果呢?
1、重述,也就是用自己的话去描述一遍。罗胖说,教就是最好的学,教别人促使自己更加精益求精。
2、导图或笔记。这样做的好处是加深印象。
3、讨论。找准机会,和同事和朋友就相关的话题进行讨论,往往会有意外收获。
4、分享,可以是以写作、演讲分享出去,比如我现在做的读书笔记。
行动后要及时反思,并梳理这件事的“反应链”,特别关注其中发生的意外现象,比如你和朋友讨论书中的观点,当中有不同的意见,你可以思考他是从什么角度来评价作者的观点的。
我来最后总结一下,提高行动力的四个方法;
即刻行动、精益创业法、图层工作法、自我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