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被强制的灌输了一个概念:假如有一个可以预知生死的人告诉你,你的生命会在何时结束,当你得知后,你会怎样回答这个似乎必须叩问生命的问题?
我们尚且不去讨论到底有没有这个人,大家可以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真的敢知道吗?你或许可以堂而皇之的说:这有什么了不起啊,人必有一死,死了倒省事了。随后你便用夸张的肢体语言掩饰自己的情绪。这是真的吗?终究我们还是怕,怕在剩下的时间做不完想做的事情,怕没法和身边的挚爱一一道别。我们真的怕。
推荐大家可以去看一本儿童读物,叫做《天蓝色的彼岸》,还记得刚刚接触的时候,没想到会如此直击人心。小男孩哈里经常和姐姐雅丹吵架,还管姐姐叫鸭蛋。一天他们又吵架了,哈里生气地对姐姐说:“我恨你,我再也不回来了。”然后就出门去买铅笔,结果被卡车撞倒而死去。哈里单纯可爱的灵魂如云朵般飘向了天堂,在天堂里遇到了男孩子阿瑟。阿瑟拿着一枚纽扣在天堂里徘徊,而不去天蓝色的彼岸又重新轮回,是因为他要在天堂里凭借一枚纽扣寻找到妈妈,但到了他赶往天蓝色彼岸的时候,也没有找到妈妈。在阿瑟的帮助下,哈里自己返回人间,安慰伤心的父母、向姐姐表达爱意、以及向自己的曾经的对手道歉。还有感受人间风的吹拂、雨的淋漓的愿望。然后他和阿瑟一起毫无遗憾地奔向了天蓝色的彼岸,等待着新的轮回。
故事里,所谓“天蓝色的彼岸”是幽灵轮回的地方,代表着落叶归根——生命最终的归宿,不是消亡,是新的爱与希望。死亡,是令人畏惧的,但在这本书里,作者却将悲伤的死亡融入一种轻松的情绪里,用小男孩哈里的追寻,来诠释一种生命的真谛:我们短暂的一生中有太多美好的事物,我们要珍惜生,但不必畏惧死。
我的生活经历还算丰富,在怡人的山城重庆出生,但是由于家庭原因,前六岁在北方生活,随后又回到重庆生活,似乎我与这个城市格格不入,不会讲方言,和周围的亲戚也交谈甚少。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我的归根在哪里,又怎么谈和他们告别呢。在我这个不大不小的年纪,似乎还不够格来讨论我的前半生,但是,难道我们的人生不是走走停停,在某一个时间节点放下脚步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吗?如果有人告诉我生命的终点在哪里,我宁可拒绝知道,就好比有一个人眼睁睁的看着你会死亡,而自己本人却浑然不知。
在最后,想借用史铁生先生的一句话: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看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史铁生先生在轮椅上用几十年的时间来叩问生与死的答案,或许这是一个常人不能理悟的事情,但是我想最后回答一下开头的问题:行走不代表没有终点,在面对消逝的生命时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