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目:《适度批评 让课堂不良行为销声匿迹》
一个没有受过批评,甚至没有受过委屈的孩子是很难成才的,教育中适度的批评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以便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态度。我们都提倡激励多于批评,但是适度的批评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是在课堂上。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搞小动作、甚至故意干扰他人的学习等不良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以何种姿态应对?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这是一种必备能力,也是教师素质的一种体现。
要保持理智清醒的头脑
面对学生的违规言行,教师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能一下子火冒三丈,顿失方寸。要学会用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保持冷静的头脑。要迅速地思考有效的对策。如果长篇大论地批评这个学生,势必会影响整个课堂,影响了教学进度,是当堂课的计划被打乱,使教学任务不能保质保量完成。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要照顾到全局,站在高度立场上,控制自己的情绪,最大的一个忌讳就是千万不能体罚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教师不准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再者,简单粗暴的指责和提法会使学生会对课堂大失信心,并改变对自己的评价。变得不喜欢这个老师,进而不喜欢这门课,甚至厌恶课堂。教师应本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之心面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良之举。老师应该变指责为帮助,帮助学生分析事情的本质与发展趋势,分析他是不是想要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故意这样,还是有少年多动症,或是自控能力差,从多方面找原因,从根本上入手,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引导学生在犯错中进步。
要尊重理解学生
理解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其言行违规的原因,准确判断其动机。从自己的课堂入手找原因,是不是自己的讲课方式太枯燥无味,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等。探寻高效的方法,变“苦学”为“乐学”,把学习的“苦海”变为创造的“乐洋”。青春期的孩子有强烈的成人感和自尊心,喜欢独立,不受约束,这是每一个中学生成长中的共性。他们正处于健全人格的阶段,因此要尊重违规学生的人格,不能因为他们的言行不符合课堂要求,就不问青红皂白横加指责,甚至在言语上诋毁,这不仅损害了学生的人格,同时教师也自降身份丢掉了作为教师最基本的涵养。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作为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对于一些过分的课堂违纪行为,重在教育,出言不逊只会加重学生的逆反心理起了反作用。在《好教育好人生》一书中,肖川先生通过5个教育领域108个焦点问题的深入研究,提出如果教育者要能营造出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良好的教育就有了切实的保障。真正意义上的好教育,只能是建立在师生之间的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的,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也就是说,好的教育能够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要豁达大度
作为一个站在三尺讲台上的老师,我们要有一颗豁达的心态,面对我们的学生,面对我们的职业。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人,作为一个社会委以重任的责任人,我们对待学生应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把利弊在心底仔细斟酌,对自己的处理方法谨慎定夺,也许有时我们无意识之举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能害了一个人。无论学生的言行是出于何种动机,场面是如何的尴尬,教师一定要有容纳百川的气度,用自己的品格影响学生。教师的坦荡胸怀,宽厚谦和,诚恳正直,必将对学生的人格产生深远影响。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课堂犹如大海一般资源丰富,其中的学生个体差异很大,作为教师,就应该有大海一般的胸怀,能容纳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表现,将个别同学在课堂上的“不和谐表现”,有效地加以引导转化,使其融入和谐的大课堂中。同时用自己包容的人格魅力去凝聚学生的心,让学生享受到老师所带来的乐趣,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呈现出“和谐”的局面,这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通过谈心沟通的方法
运用沟通的方法,解开他们的心结,让他们善于自我批评,尽可能把这些错误扼杀在萌芽状态。沟通首先要注意,别太“教师”了,应该在学生面前放下老师的威严避免强硬的态度,否则会让学生产生恐惧心理,达不到沟通的效果。其次,对于课后的沟通,要对学生充分信任,信任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他明白自己以后应该怎么做,并且有信心做好。让他们懂得作为一个人要学会自我控制,尤其是作为一个学生,一定要能控制住自己的不良行为,“自控能力非常关键,不能让自己养成随心所欲的习惯”。恩威并重,教师应有一颗慈母般的心,这样学生才会向老师倾诉烦恼、不快。通过沟通,达到春风化雨、可口良药也治病的效果。人常说要“通情达理”,在“通情”的基础上才能“达理”,没有心灵上的沟通作基础,即使再有理也达不到说服教育的目的。同时沟通使师生之间充满了亲和力和凝聚力,增进了师生关系。教育离不开沟通,老师和学生离不开沟通,沟通成就了和谐课堂。“国家需要和谐,校园同样需要和谐,课堂更需要和谐。”
批评之后不要忘了一点鼓励
在课堂上学生出现一些违纪行为时,老师往往只是重复批评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受了批评这些学生觉得面子上很过不去,一般都不会认真反省自己的行为,反而更加叛逆。批评应做到“润物细无声”,暴风骤雨式的批评虽然也有一定的作用,但从教育的长期性来看,效果是不佳的。另外,每个学生都有被称赞的愿望,即便是再调皮的学生也想成为一个好孩子,也渴望得到老师的称赞和鼓励,虽然他们课堂捣乱,成绩不好,有时还会给班级抹黑,但是他们也有想改正的心愿,教师作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就要去引导他,引领他走回正轨。如果教师在批评他之后,能充满真情以交流的态度谈心鼓励一下,一定会使其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增强改正错误的决心。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苦口婆心与信任鼓励,一般都会深刻的反省自己,有所改观的。
课后跟踪调查
对于课堂上的学生不良行为还应在课后加以跟踪督促检查,看他的这种不良行为有没有改观。不能只是蜻蜓点水地在课堂上批评几句,成了走过场,久而久之学生抓住老师的这种做法和心理更是不当一回事,仍是“涛声依旧”,甚至变本加厉地在课堂上捣乱,所以跟踪调查是很必要的,是检查教育效果的一种手段。
因此,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这些不良现象,教师要能容忍错误,并具体分析错误,利用错误,使学生从错误中获得新知,这样,既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勇于尝试、敢于发表主见的良好习惯。
既然选择了教师,就要面对这条艰辛的路,我们应在各自的教学工作中取长补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成为学生永远的良师益友。
2012年1月发表于《山西教育》
2014年发表于《山西师范大学大学学报》
(张振婷,硕士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县模范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