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2个月的M.Y.慢整理系列课结束了,我是不会讲故事的“右左”脑,有满腹的感想却不知道如何写成一篇感想作文,所以还是决定用我最擅长的方式讲述——列大纲
缘起
在1月初加入蚂小蚁老师重建的粉丝群时,就这么做的自我介绍 “我叫随风,坐标北京……,慢整理下一期学员,……” ,为什么那么想要来上这个课呢,其实是有一个过程(过程有点长)
一直以来收拾整理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每次都需要很用力才能够完成,自从2017年首次读到《砰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和《断舍离》,意识到这是因为自己的生活被大量“不需要的物品”环绕,我试着通过看书、看别人的经验、也参加小组一起实践来改变自己。2018年开始参加断舍离小组打卡实践收获很多(2020年起还做了组长),2019年接触胶囊衣橱和极简的理念,还看了大量整理收纳相关的书籍。
2020年初我基本上已经把家里断舍离了一轮,大量一定不会再使用的物品都被舍弃,所有的物品也都按类别收纳、各有定位,收拾不再那么困难,也不会总找不到东西。虽说已经大致解决了自己最初的问题,但总觉得还需要继续改善,可是确实该怎么办不知道,于是开始寻找其他资源,这个时候我遇到了CALO规划整理塾。
加入了CALO粉丝群、参加疫情期间的免费分享课、听 “整理不可以” 节目,我接触到一群以整理为职业的老师们,他们所说所做的事情都是我感兴趣的,于是我报名了线上三级课。由于三级课教的主要是收纳,还不是我想要的,几经纠结(纠结是因为觉得贵),我还是决定报名二级课,我想知道在他们的理念里,整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CALO二级课对我的影响很大:规划整理金字塔让我知道原来整理有那么多层次,不是人天生就会是需要学习并实践的技能;惯用脑及价值观决定了不同人需要用不同的整理方法、追求不一样的整理结果;DEPACK流程讲述了一个完整的规划整理过程所需的步骤。我终于意识到原来我不懂什么叫整理,也不会整理!
蚂小蚁老师的M.Y.慢整理系列课第一期是在我上二级课之前招生的,那时我的第一个反应是课程有点贵,但是在上了二级课之后,加上看到老师朋友圈里透漏的第一期课程内容,我的直觉告诉我:二级课把我心中对整理的认识拔高了,但我还需要学习更具体的方法来落地,而慢整理课教的就是这个具体的方法。这个时候的我觉得课程不到千元价格一点也不贵,下一期必须参加!
2个月的“慢”整理
8堂课,每一课都是刷新对整理认知的过程,确实佩服蚂小蚁老师对整理方法的理解、归纳背后深层次逻辑的能力及其表达能力,加上美丽的容貌和温柔的嗓音,每堂课都是既烧脑又享受的过程。
第1课 认知:如何找到内心真正想要的秩序感?
我的解读:从物理学角度看为什么需要整理,所以不要再企图绕过自然规律了,好吗?
感触最大的点:整理的目的不是为了不乱,而是让乱可以恢复,并创造一个易于恢复的系统
我的收获:学到如何从别人的整理美图中看懂哪些是自己需要且值得学习的点
参考文章:两个世纪前的科学家已经证明,家只会越来越乱 & 这不叫“收拾好了无法维持”,这叫“正常人类的生活状态”!
第2课 行动:建立生活管理系统的3个步骤
我的解读:你以为整理就是知道用什么收纳工具来把东西摆好吗?不,你需要先学会画地图
感触最大的点:更明白规划整理说的思考先行是什么意思,整理先是个脑力活儿,然后才是体力活儿
我的收获:当然是学会画地图了呗,通过地图发现我原来最不满意的空间(厨房),其实并不是问题最大的地方,于是我暂时放过了它
参考文章:用闪闪发光的家,迎接新一轮春夏秋冬
第3课 思维:当你整理时,你做了些什么?
我的解读:原来错误的结构需要重构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要按步骤一步一步来,不要嫌麻烦、不要跨越
感触最大的点: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当你认真再看一遍、执行一遍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你还没掌握到其精髓
我的收获:掏出了自己的杂物家当,重新排列组合,给自己安排了个属于自己的小角落
参考文章:收纳的迷思:我怕的是收拾吗?我怕的是分类!& 杂物不杂
第4课 决策:如何突破扔东西的困局
我的解读: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为什么你内心深处觉得应该舍弃但行动上无法舍弃,相信我,刨根问底之后,你就能扔得掉了
感触最大的点:最重要的其实不是丢东西,而是识别出阻碍自己做正确决策的心态。东西扔或不扔事小,影响生活的其他决策事大
我的收获:用课上的方法剖析了自己为什么舍不掉鸡肋工作的原因,找到了自己面对现有工作应有的态度和努力方向
参考文章:(还没找到,你要是找到了记得告诉我)
第5课 规划:什么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收纳方法?
我的解读:拿着一个东西,回答完这(2个步骤*3个方面*3-5个角度)的填空题,你就知道它应该放哪里了
感触最大的点:很多原则自己并不是不知道,只是没有这么清晰且全面的总结、思考过,而就因为落了几个重要的方面,就做出了错误的决策
我的收获:展(bao)示(lu)了自己的表姐特质,也终于给自家的打扫工具找到了合适的位置
参考文章:收拾家太累?因为你走了太多“冤枉路”!
第6课 良器:整理师选择收纳工具的6大原则
我的解读:你需要的不是收纳神器的购物链接,而是解读详情页上没有写出来的“收纳工具自述”的能力
感触最大的点:就连小小的收纳工具都其背后的使用逻辑,没学过整理课程怎么可能会懂整理??
我的收获:原来我家里有那么多那么多的螺丝,而把他们统统收好、各归各家也没有那么难,以后再也不需要掏来掏去了
参考文章:教科书《爱上收纳:井井有条又热气腾腾的家》P165-P207
第7课 升级:如何搞定“无形”物品的整理?
我的解读:你以为只有整理实体物品才需要画地图吗?整理无形物品也要
感触最大的点:电子文件虽然不占用空间,但是也是要以实体物品一样的思考逻辑去进行整理,这样才能够方便使用
我的收获:我终于有勇气去面对我那无尽的“新建文件夹”和“新建文档1-n”,给自己的电脑文档一个新的开始
参考文章:(老师说她会写一个,记得关注"蚂小蚁小姐")
第8课 回归:让整理变成幸福快乐的事
我的解读:整理不仅是井井有条,也要是热气腾腾
感触最大的点:如果你所拥有的物品与你没有产生“链接”,那么它和在商场里的无数个一样的物品是一样的,但如果“链接”被建立,那它就是那独一个
我的收获:给自己准备一个存放情感物品的专属空间
参考文章:当断舍离遇上重感情
感谢
感谢蚂小蚁老师将自己的整理经验归纳总结的这么好,还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让我们成为她爱的例外,为了及时批改作业为大家熬夜晚睡
感谢能遇到一群有相同爱好而且都爱上课、爱写作业、爱分享的小伙伴,这种“一起”的感觉真的很好
感谢带课老师、带作业学姐还有小助理,有你们的陪伴我们才能开开心心、顺顺利利的完成课程,而且收获满满
谢谢和我一起报名课程、总提醒我交小作业的爱小新,期待我们一起去二级课复训的日子,还期待我们可以有机会一直一起走在整理的路上
最后还是要感谢我的家人,是家人的鼓励让我报名了二级课,也是他们的包容和理解,让我一直在家里整来整去
最后
课程上到最后,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平静,没有不懂整理时的那种焦虑、没有初识整理时的那种恍然大悟地激动、也没有想更深入整理时的那种急迫,因为此时地图、工具已经在手,我需要的只是认认真真的一直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