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边独钓
三场小组赛,两场淘汰赛,国足的亚洲杯征程就此戛然而止。定格在八强,毫无疑问给世预赛赢得了些许喘息的时间,但人们谈论更多的是,国足以耻辱性的溃败收官难以让人接受。口诛笔伐之中,林林总总罗列了各方的原因,言之凿凿,大有亲自披挂上阵力挽狂澜的架势。
诚然,一支球队的成功的确是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
从大环境来讲,这些年来,国内联赛的投入不可谓不大,青训开展得不能说没有起色,虽然各年龄段的队伍管理水平不高,在国际大赛中成绩鲜有亮点,但凡事都有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越南足球在本届亚洲杯上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发生质变的。
抛开教练和技战术层面的问题,归根结底,我们还缺少有效机制的引领,缺少榜样的作用,追求的只是短期的效益,更为要命的是,我们的很多球员也非常适应非常配合这样一种急功近利的氛围,结果在这种表面的繁华下,比的是谁的文身有个性,谁的豪车有面子,技术虽粗糙丑陋,但身价却居高不菲。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我们的很多球员基本上丧失了勤奋刻苦的主观努力,缺少了一种艰苦卓绝的创业精神,剩下的只有一股浮躁享乐之气。
从这一点看,国足的现状颇有点像我国计算机领域的研发工作,我们之所以在芯片上受制于人,就是由于我们热衷于后期的应用,因为从研发到应用,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很难在短期内看到效益,所以我们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如何在应用端快速盈利上面,这也就导致了我们在基础研发领域留下了诸多空白,当危机真的来了,才想起要盲羊补牢,可我们已经落后了别人一大截。
足球也是一样,如果我们的联赛整天都热衷于挖欧美豪门的外援,比赛的过程和结果都是拿钱堆砌的,那引领中超赛场的除了对金钱的崇拜,我们会一无所有。
痛定思痛,现实是我们舍弃了对自己球员的磨砺,是我们舍弃了足球发展的规律,结果可能真就如范志毅说的那样,输完越南,输缅甸,输到最后连裤衩都输光了。
古人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同样道理,一个球员,球停不稳,传不准,就很难将球送入对方大门的。一个简单的道理是,我们需要先练好基本功,才谈得上“至千里”的足球发展。而基本功的训练,既需要时间,更需要我们排除干扰,静下心来,拿出卧薪尝胆的决心来,而不是有了个三脚猫的功夫就飘然忘乎所以了,就以为可以包打天下了。
这些年来,我们的球员看上去好像很努力,但是一到场上,停球的基本动作都不过关,倒脚不超五次就会倒在对方的脚下,射门时总是面露思考人生的呆滞,说明什么?无他,不勤而导致术业不精。
放眼世界足坛,有时我们总会感慨于一些球星在关键时刻拯救全队,除了个人的天分之外,更主要的还是个人后天勤奋努力的结果。
在曼联有一位叫加里内维尔的球员,他天赋一般,可他在20年的职业生涯中,完全是靠后天努力成为一流球星的。
在这20年里,加练时间最多,最不怕苦不怕累的,训练场上最积极最不要命的,就是这个矮个子后卫。球迷们耳熟能详贝克汉姆加练任意球的故事,但是多少年陪着贝克汉姆一起加练的内维尔却没人关注,可谁会想到,在贝克汉姆练完离去之后,加里还要一个人加练长距离传球。
吉格斯说:“我在吃饭看电视的时候那家伙还在球场上练习!" 加里的青春期里几乎没有球队之外的朋友,没有足球之外的生活,甚至连泡妞经历都没有,因为他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训练场上——“如果你没有过人的天赋,就必须刻苦努力,顽强地跟上去。加入曼联之后我就开始残忍地对待自己。我一直记着父亲的话:永远别回头,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止的冲刺,我就是要冲上去赢得更多。”这样的话来自17岁的加里内维尔。
就这样,他把铲球卡位练得炉火纯青,下脚以稳准狠著称。就连阿森纳主帅温格也承认“加里是最好的英超右后卫,这个家伙是专注努力20年的最好写照。”而被这样评价的加里内维尔,在少年时代被称为足球天赋为0的男人,教练们甚至认为他不可能代表曼联出战超过50场。但是他做到了,而且赢得了荣誉无数。这就是加里内维尔,一个天赋平平,但是靠自己的勤奋做到了极限的男人。
看完了加里内维尔的故事,不知我们国足球员作何感想。我想,改变不了环境的时候就改变自己,希望小伙子们拿出点埋头苦干的劲头来,将理想做舟,以勤奋为桨,倘如此,又何愁中国足球没有春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