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忍住,别给孩子提建议!

当孩子处在问题区的时候,他不想回答你的问题,也不想听你说话。他想要的是一双耳朵,是有人能够听他说话。

倾听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基本倾听,一种是积极倾听。

基本倾听又叫做消极倾听、被动倾听。

基本倾听有四种:

一、沉没。就是别人说话的时候,你安静的听着不说话。

二、非语言的专注。就是你不说话,但是你也不能东摸摸西看看,想东想西。你需要专注的看着对方,同时给予肢体上的回应。

三、简单的理解性应答。就是别人说话的时候,你要经常“恩”“啊”类似于这样的回应,这样的回应让对方知道,你的注意力是在他那里,这样别人就能继续说下去。

四、门把手。有时候,孩子们是需要被鼓励才能说出自己的问题的,尤其是在谈话刚开始的时候,这个时候就需要用门把手了。其实门把手所提出的问都是开放式的问题,给孩子留下的口径很大,可以让他们谈论问题的各个方面。

用基本倾听的时候,一个最大的困难就是控制自己不给建议。我们会忍不住给建议,可是建议本身就代表着不接纳。

给建议往往有两种结果:

一种是你的建议很好,很有效,孩子之后遇到问题可能经常找你。

另一种是你的建议孩子听了,可能没有解决问题,孩子可能会更难过。

当孩子处于问题区时,如果想要给建议,忍住,闭嘴。

孩子是最擅长基本倾听的。

当我们用基本倾听去和别人在一起,愿意专注的陪在她身边听他哭,听他说的时候,本身就传递出了一种爱和接纳。哪怕你觉得自己好像也没做什么,但是对方就会感觉很舒服,有什么话都愿意和你说。

倾听的魅力就在于,打开孩子的嘴巴,给孩子情绪一个出口,让孩子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这就是倾听的魅力。

孩子在回家的路上会给我讲一天当中在学校发生的事情,我就充当了一个听众。我就一直听她说就好了,偶尔回应一下。其实,孩子就是想痛痛快快的说话。

有时候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觉得孩子跟我讲发生的事情,我就觉得跟聒噪,觉得烦,会打断孩子。现在想想,其实不应该这样做,会让孩子感到不舒服。

学习了课程,我要学着让自己不带着情绪跟孩子去聊天,当一个很好的倾听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