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舍友聊起高中时看的书,最难过的记忆莫过于老师在台上讲课时,我们藏一本书在课本后或者桌子底下,偷偷摸摸读的书。
我们这些住宿生,每周一至周五手机都交个班主任,读书成了那时我们最大的乐趣。如今我们有了无数空闲时间,却不再读书了。
我总想起高三那几年,是我看书最疯狂的时候,我与大多数人一样,在高中时代,藏在课本后的书大多数是青春文学。那个时候最喜欢韩寒,那时他的书总是被同学们互相传阅着,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是那次上语文课,我在课桌底下偷偷摸摸读书,语文老师正准备把我的书扔了的时候,他一看,呦《追风筝的人》,他说我品味不错,让我下次注意看书时间,当时我的内心扑通扑通的。
人一旦读起书来,对书的要求便会越来越高。韩寒喜欢钱钟书,有段时间我还把读了钱钟书的书。自然,为读这些书的时间大部分都是在不爱听的课上。
我发现自己有好多时候都莫名其妙的悲伤,却不知道因为什么,这时我就习惯性的拿出我记随笔的小本,一段一段的写,抒发自己的心情。把创作冲动误认为创作才华。
高中毕业收拾东西,桌子上好多书,大多数都是高中读过的,还有我的随笔日记。我把这些书和笔记本单独到邮政那里,寄到家里去,花了200多邮费(再加上寄到西藏邮费更贵),后来到了家才发现,读了这么多书,我除了浪费本子和笔芯之外,在提高写作能力方面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不过我不后悔,那些藏在课本后的书让我成为现在的我。如果能重来一次高中,我还是会继续读那些书。
现在上了大学,终于可以天天用手机了,也有大把的时间了,可是再也不会读书了。
其实,大学还是会有很多人用手机看书,只是不再是高中时的那些书了,大多数都是电子书,一目十行,一天能读几十万字,又像没有读。
我这才发现,那偷偷摸摸的时光已经距我很远了。
从书中获得的道理,真的是受益匪浅。我怕课桌下的书被遗忘,被取代。书的种类非常多,很有特色。
记得以前老师也常说一句话:“不懂得就要去书中寻找答案”。答案就在书中,这并不只是针对于课堂知识的解答,也包括好多人生道理。可是自从网络普遍之后,好多人都去问度娘而不是在书中寻找。渐渐的一些书就会变得久而旧,甚至会忘了它的名字。偶尔我也会在大学的课堂上看到课桌下偷偷摸摸读书的人。只是少的可怜,仿佛所有人的时间排挡都是满的,也只有寥寥几个人还记得课桌下的书。我特别担心网络会把它代替。手机是用来刷微博朋友圈的,后来随着知乎的推广,我们把更多的时间都浪费在这些碎片阅读上了。那些书我也只能怀念了。
我这才发现,我已经告别那段岁月了。如今我也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在无所事事时也会拿出书来看一看,只是看一本书要用好几个星期的时间。与以前的感觉完全不同,我还是喜欢高中上课时在课本下藏着的书,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仿佛与课堂脱离。
我想我会怀念那些书,即便有一些,我再也不会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