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善恶天性》| 风君解读

关于作者

埃里希·弗洛姆,德裔犹太人,20世纪著名心理学家。他不仅是精神分析领域的重量级人物,也是极富盛名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之一。他善于将精神分析的心理学方法运用于人的社会行为的分析,因此也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

关于本书

《人心:善恶天性》是弗洛姆的晚期著作,也是《爱的艺术》的姐妹篇。《爱的艺术》讨论的是人爱的能力,而本书讨论的是人的破坏能力,也就是“非爱”的能力。

核心内容

弗洛姆认为,善与恶并不是人的固有本性,而是人面对生存的难题所做的或前进或倒退的选择。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潜在的善与恶,当我们选择前进的路,那就是选择善;而如果选择后退的路,那就是选择了恶。

图片发自简书App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本期为你解读的书是《人心:善恶天性》,这本书是一本心理学名著,作者是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在这本书里,他指出:善与恶并不是人的固有本性,而是人面对生存的难题所做的或前进或倒退的选择,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潜在的善与恶。

这本书关心的,是一个古往今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人是“狼”还是“羊”,人心是“善”还是“恶”?针对这个问题,历来都有两种观点,也就是所谓“性善论”和“性恶论”。在中国,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主要就坚持性善论,儒家启蒙读物《三字经》开头两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但儒家另一位代表人物荀子就主张人性本恶,后来法家也主张这个观点。而西方,坚持人性本恶的似乎占主流,比如基督教整天都在说“原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哲学家,也认为人性是恶的,必须有法律管束。不过西方也有主张性善的,比如大思想家卢梭。总之,两派各有理据,往往争得面红耳赤也互不相服。

而本书作者弗洛姆所做的,就是从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的角度切入,来带我们一窥人的善恶天性。总的来说,他的观点是:善与恶并不是预先存在于人性中的实体,而是人在自我发展过程中所做出选择带来的后果。当我们选择前进的路,那就是选择善;而如果选择后退的路,那就是选择了恶。

埃里希·弗洛姆,在心理学界可以说是大名鼎鼎,名声比起弗洛伊德和荣格这些精神分析的祖师级人物也是丝毫不逊色。而且,他还是非常有名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是西方当代重要思想流派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这个法兰克福学派,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围绕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中心发展而来的一个学术流派,他们的学术理念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极大影响。一言以蔽之,就是主张对西方工业社会进行批判,认为这个社会造成了人的异化。

本书作者弗洛姆也是学派的重要成员之一,所以他的理论可以说兼采弗洛伊德和马克思这两位大家之长,并通过对这两位思想巨人的理论进行修正和融合,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而且,弗洛姆的文笔深入浅出,平易近人,没有学院派的晦涩难懂。他创作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心理学名作,比如《逃避自由》《爱的艺术》等等,尤其是《爱的艺术》,至今都是心理学领域的经典必读。

这本《人心》是弗洛姆的晚期著作,也是《爱的艺术》的姐妹篇。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爱的艺术》讨论的是人爱的能力,而本书讨论的,是人的破坏能力,也就是“非爱”的能力。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因为本书主要面向一般读者,所以省略了大量临床和学术资料。弗洛姆把这些内容,以及不同学派对人性恶的探讨,留到了另一本著作《人类的破坏性剖析》中,有兴趣的话,你也可以去关注一下。

这本书的重点内容,可以根据作者论述的逻辑,分为下面三个层次:第一,是弗洛姆对单纯的性善论和性恶论的驳斥。第二,是对暴力和破坏行为的具体分析,指出什么才是真正的恶。第三,就是在此基础上,给出对善恶的具体界定。

第一部分

我们先来看第一方面的内容:弗洛姆对单纯性善论和性恶论的驳斥。

刚才我们说到,对于人心善恶,一直都有两种对立的理论,也就是性善论和性恶论的争执,但是在弗洛姆看来,这两种理论都是不能让人满意的。比如说人性本善,就是说人是善良的羔羊,只是太容易被人摆布,所以有时候会因为环境或者权威的威逼利诱而作恶。可是这个观点不能解释,如果大多数人是羊,为什么人的历史中有这么多血腥和杀戮?如果说人的本性是善,只是因为环境才变坏的,那环境里的恶又是从哪里来的?像希特勒这样的大恶人,又是怎么出现的?

再进一步讲,希特勒屠杀了千百万计的犹太人,这只是他一个人的恶吗?他难道没有帮手吗?那这些帮助纳粹进行折磨、拷问和杀戮的人,难道仅仅是被希特勒蒙蔽了,蛊惑了吗?

纵观历史,这种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残酷的战争不也发生过很多吗?如果把目光从历史收回到现实,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恶的实例,比如各种谋杀、强奸、虐待之类的犯罪行为,又比如强者对弱者的欺压和剥削。所有这些事实,都让人得出一个结论:人性本来是恶的,要让人不作恶,只有建立道德和法律体系来制约他。这样我们就站在了性恶论的立场上了,而这也是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的主流思想。思想家霍布斯就说,人的原始状态是互相残杀,人对人像狼一样;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也是为了防范人性中潜在的恶。值得一提的是,精神分析的开创者弗洛伊德其实也是性恶论的支持者,他认为人的本我,也就是原始本能冲动中潜藏着破坏性,只有靠由道德准则构成的“超我”的制约,才能让他不至于暴走。

这样看来,到了近代,性恶论开始在这场辩论中占据上风。但是弗洛姆说,性恶论也不是无懈可击的,因为如果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潜藏着恶,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其实也是披着羊皮的狼,那一旦法律和禁令失效,那大家是不是都原形毕露了?可实际上,就算在平时,我们要逃脱法律制裁去做一些坏事,也不是完全没机会,可是大多数人并没有这么干。而且人们在遇到残酷虐待的行为的时候,多数人都会极其反感。这是为什么?如果说人本来就是恶的,那么希特勒这样的野心家上台后只要让法律失效,就可以让这种恶暴露了,他又为什么还要煞费苦心地寻找各种借口、理由,编造大义名分,高尚的动机,甚至用德国被波兰威胁这种蹩脚的谎话,才能欺骗德国民众上他的贼船呢?

而且,我们说性恶论,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呢?如果说,强调人性中有恶的一面,是提醒我们不要太过乐观,要有防范之心,不要让犹太人被屠杀的悲剧重演,那至少还是积极的,但很多时候,性恶论变成了一种自我开脱和无能为力感:为什么有犯罪?因为人性本恶;为什么有战争和屠杀?因为人性本恶。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什么也做不了,因为这是人的本能。面对本能我又能怎么办呢?没办法啊。

这种缺乏建设性的思考方式无助于解决任何问题,而且,本能真的只是恶的吗?这些问题,都让我们进一步去质疑性恶论的前提。所以在本书的第一部分中,弗洛姆驳斥了这种非此即彼的善恶观,因为单纯的善恶二元论都没有办法完全阐释人性和各种恶行。

那么,是不是说人有两种,一种是狼,一种是羊?又或者,人也许既是狼,又是羊,还是说人既不是狼,也不是羊?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只是发问是不够的,这要求我们去进一步剖析善恶,尤其是恶的本质所在。所以接下来的第二部分,弗洛姆就是要对各种暴力和破坏性行为进行分析,并指出什么才是真正的恶。

第二部分

在这部分,弗洛姆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暴力行为都是恶的表现呢?

要是一棍子打死,那是有点武断的。性恶论说恶潜伏在人的本能中,但本能的主要目的不是作恶,而是生存。狼要吃羊,不也是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吗?对此,弗洛姆认为,这种有利于生命的暴力行为并不是恶,而是可以称为良性的暴力。具体有哪些呢?他在书里举了几种,比如说娱乐型暴力,也就是我们看个拳击比赛,自由搏击什么的,这个其实没什么破坏性,只是为了展示技能而已。还有一种更主要的,是反应型暴力,也就是为了捍卫自己或别人的生命、自由、财产等等而采取的行为。有人拿刀杀你,你当然要奋起反抗了,这是任何生物都有的本能,它的目的是为了生,而不是死。当然极端的和平主义者会说即使是出于自卫的暴力也是不道德的,但即便是这种观点的人,大多数也承认,这种捍卫生命的手段,和单纯为了毁灭的暴力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反应型暴力经常会被利用。为了操纵民众,让他们为自己卖命,野心家往往会给他们灌输自己受到威胁的谎言。比如希特勒要杀犹太人,却要说犹太人对德国是威胁;他要进攻波兰,却要纳粹党卫队假扮波兰士兵进攻德国。这其实恰恰说明了,你要让人性中恶的一面暴露出来,其实没有某些性恶论者想得那么简单。大多数人其实并不愿意诉诸暴力,除非他们觉得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

从反应型暴力,还发展出一种报复型暴力。也就是你如果伤害了我,那么我也要反过来伤害你。这就比单纯的自卫更加病态了。但是报复的目的其实还是为了生存,因为这样才能让自己看上去不那么软弱,那么好欺负。

比这更严重的是补偿型暴力。因为人没有办法发挥自己的力量,他感到自己无能为力,所以只能把心里积压的冲动用破坏的方式表现出来。就好像一个人在公司里老是被老板训斥又不能回嘴,一股气憋着放不出,就回家摔东西砸桌子出气。这种行为病态吗?已经相当严重了。但是如果发泄了之后,能回到积极发展的方向,比如回公司和老板好好说说自己的想法,争取在工作上继续努力,那也算是有所帮助。但如果老是迁怒家里的桌子东西,而不做出任何改善,甚至更进一步,开始打老婆孩子发泄了,那暴力的性质就变了。这时候,这种暴力行为就发展成了虐待狂,变成了真正的恶。

在书里,弗洛姆重点论述的真正罪恶倾向,有这么几种。

首先是恋尸症,这个词一开始是指对死尸的病态渴望甚至是性欲望,后来引申为一种性格取向,也就是对一切无生命的,死的东西特别感兴趣,甚至比对活的生命更有兴趣。恋尸症性格者被尸体、腐烂的东西、粪便秽物之类的东西吸引,喜欢谈论疾病、死亡和葬礼。因此,他们也渴望制造死亡、热爱暴力,追求毁灭生命。

希特勒就是一个典型的恋尸症患者。他一开始要毁灭犹太人,后来是波兰人,俄国人,等到失败了更加变本加厉。德军从巴黎撤退的时候,他下令烧掉整个巴黎,著名的纪实文学作品《巴黎烧了吗?》记录的就是这段历史。到后来柏林被围攻,眼看纳粹难逃灭亡,他就干脆想连德国人和他自己也一起毁灭,他的狗,他的情妇,也都要和他一起死。还好他毁灭巴黎,毁灭德国的命令没有被执行。

这种人的座右铭就是,如果我不能得到,那么就要毁灭。所以恋尸症性格者的占有欲也非常强,不管是活的人还是死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活的死的都一样是物体,而且没有生命的东西更好,所以与其养活的动物,不如直接做成标本,还容易收藏。与其爱活生生的人,不如爱自己的汽车,再给汽车取个女人的名字。如果社会没有给这种人杀戮的机会,那么他也会用其他方式去遏制生命的发展。比如公司里不给员工上升空间的老板,喜欢操纵、控制和剥削其他人的变态上司,这些其实都可以算是广义上的恋尸症性格。

第二种是恶性自恋。这里要说明,自恋也分良性和恶性的。良性的自恋,比如你是一个医生,你热爱医生的职业,也为身为医生的自己感到自豪,这个就是良性的,因为你爱的是你自己努力工作和创造的成果。但如果你自恋的对象是那些你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也不需要取得什么成就就已经占有的,比如外貌,那就有点问题了。因为这种自恋会导致自我的夸大,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让自己脱离现实。更进一步,还会导致你产生出一种可怕的想法,想要毁灭那些危及自己虚假自恋的人或者事物。

王小波说过一个国王和信使的故事,故事中的国王只愿意听好消息,信使如果带来的是坏消息,那么他就把信使喂狮子。这就是恶性自恋所导致的破坏和侵犯了。历史上的那些暴君、独裁者,都会表现出这种妄自尊大,为所欲为的自恋倾向。你要说了,我只是普通人而已,没有这种无限制的权力,也没有恶性自恋的资本呀。但是不要忘了,自恋不仅限于个人的,还能发展出群体自恋,也就是认为自己所属的集体或者民族,种族是最优越,最出色的,其他群体都望尘莫及。而只要你在这个群体里,即使你本身一无是处,也可以为之骄傲自豪。

这种对群体的恶性自恋,可以说是历史上众多暴力冲突和战争的源泉了,希特勒不就制造过雅利安人的种族优越神话吗?像白人至上主义这种极端狭隘的民族主义,也是恶性群体自恋的表现。那么哪种人最容易被这种恶性自恋蛊惑呢?恰恰就是那种最缺乏创造力,对自己的未来最不抱希望,也对自己最没自信的群体。他们唯一的满足方式就是群体崇拜:虽然我没钱没文化,长得也不帅,但我是白人,所以我高贵,就是这样。

第三种恶的倾向是乱伦固着。这来自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主要就是指对母亲的依赖,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恋母情结。弗洛伊德用传说中杀父娶母的俄狄浦斯王来为此命名,就是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结。当然,这里还是要声明,不是说渴望母亲的爱就是乱伦固着,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和赞美伟大的母爱,孩子依恋母亲也是很正常的,这是良性的恋母。但是如果恋母情结发展到了对母亲的过度依赖,不愿意长大和独立,甚至想要回到母体,那么这种心理就会恶性化。因为这种回归母体的冲动事实上无法达成,所以他们就会寻找替代品,去依附于一个权威,一个强大的存在,即使为此牺牲自己的独立性,为此去犯下滔天恶行。这就是弗洛姆提出的著名的“逃避自由”心理机制。他曾经分析指出,正是德国中下阶层普遍存在的乱伦固着心理,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臣服于希特勒,为他卖命,甚至屠杀犹太人。

好了,以上就是本书的第二部分,弗洛姆分析了不同的暴力和破坏行为,并指出,像反应型暴力这样的行为,其实是有利生存的,而真正的恶是阻碍生存和发展的,具体形式有恋尸症、恶性自恋和乱伦固着。

第三部分

那么,这三种真正的恶,有什么共同特征?我们能不能以此为基础界定恶,并进一步界定与之相对的善?这就是第三部分的内容了。

其实,只要我们对照一下上面讨论的三种恶性倾向,就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了,那就是缺乏向前发展自身生命的动力,缺乏热爱生命,热爱他人的能力,因此,就转而向后退,依恋原始的母体,甚至热爱死亡和无生命。这些倾向往往会彼此纠缠结合在一起,比如回归母体其实也象征着生命归于出生前的死亡。

在电影《蝴蝶效应》的导演剪辑版里,主人公因为觉得生无可恋,就让时间倒流到自己变成婴儿,回到母亲的子宫里,然后用脐带把自己勒死了,这可以说完美诠释了这三种倾向的混杂融合。弗洛姆将其称为“退化综合征”,或者也可以叫“恋死性”。有这种综合征的人,背离了生命的发展,献身于死亡,迷恋毁灭和破坏,又极端自恋,这难道不就是邪恶吗?

那么,和这个相对的又是什么呢?那自然就是去积极发展生命的力量,热爱生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和创造力,并建立和他人的亲密关系,也就是爱。和恋死对立的是爱生,和自恋对立的是爱人,和乱伦固着对立的是独立和自由。这三种倾向合在一起,就是“发展综合征”,也可以称之为“爱生性”。它当然不是什么病症,而是人实现自我健全,成为真正的人的终极目标。有爱生性的人,热爱生命而富于创造力,他宁愿创造而不是占有;他愿意看到新事物,而不是安稳地依恋旧事物;他充满好奇心,喜欢冒险,而不是安于现状;他看待事物是看到整体,而不是部分;他用爱和理智去改变和影响别人,而不是用暴力来操纵别人,把别人看成自己的棋子。

至此,弗洛姆对善恶的界定其实已经呼之欲出了,那就是:一切对生命有利的事物都可以称为善,而一切导致死亡的事物都可以称之为恶。善促进生命的发展,而恶则窒息、扼杀和毁灭生命。那么人性到底是善是恶呢?其实都是也都不是。善与恶,并不是本来就在那里,而是在生命发展的过程中,面对生存的矛盾和孤独的困境所做出的选择。当我们选择前进的路,那就是选择善;而如果选择后退的路,那就是选择了恶。当然,我们每个人心中,其实这种选择并不纯粹,有时候向前,有时候向后,有时候向善,有时候又向恶。所以每个人都有善与恶的潜在性,这就是弗洛姆的“善恶同体论”。

相比以往要么性善,要么性恶的二选一,“善恶同体论”无疑更为全面合理,也体现了弗洛姆作为法兰克福学派一员,所继承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思想。相比“性恶论”,它更加温情,让人看到自己及他人身上所具有的善的可能性,给人以希望,唤醒人的善性。相比“性善论”,它又多了一份清醒,因为它指出善并非先天具有的品性,而是一种需要不断去追寻和完善的潜力,所以让人勇于正视自身的罪恶。而且,这种对善与恶的选择也牵扯出了另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人是否有选择的自由?要行善还是作恶,是出于自己的选择,还是只能听从宿命的摆布,环境的决定?

相较于传统的宿命决定论和自由意志论,弗洛姆提出的是“选择论”,也就是说,虽然我们承认人的行为受到先天原因及所在社会的影响,承认一个社会的普遍精神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会影响每个人向进步和倒退两个方向的发展。但是人能够借助自己的认识和努力从这些桎梏中解放出来,去做出向善的选择。

总结

说到这儿,《人心:善恶天性》这本书的重点内容就为你介绍得差不多了。我们最后再来简单回顾一下。

首先,弗洛姆对性善论和性恶论这样单纯的二元论思维进行了驳斥,指出这些观点并不能帮助我们看清善恶的本质。

其次,他分析了各种不同的暴力和破坏行为,并指出为了生存和捍卫生命而做出的暴力行为并不能称之为恶,而真正的恶是阻碍生存和发展的,其中最危险,最不道德的三种形式分别是恋尸症、恶性自恋和乱伦固着。

最后,他从三种恶的倾向出发,对善与恶进行了界定。对生命有利的事物都可以称为善,而导致死亡的事物都可以称之为恶。善促进生命的发展,而恶则窒息、扼杀和毁灭生命。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善与恶的潜在性,对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充分发展自己,实现自我,热爱生命,成为真正健全的人。这也就是选择向善的道路。

弗洛姆的善恶理论,强调善恶并非始终存在的特殊实体,而是在尝试解决生存矛盾的过程中做出的选择。中国的读者,也许会因此想起心学大师王阳明的那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竟与弗洛姆的阐述颇有些异曲同工之妙。而弗洛姆倡导用发展人的爱生性来实现人的健全,这又和王阳明“为善去恶”的宗旨不谋而合,让人不得不感叹伟大的智慧往往彼此相通。这种强调人的主动选择,通过不懈努力来去恶向善,完善自我的人道主义善恶观,在今天也并没有过时。

虽然离弗洛姆写作本书已过去了半个世纪,但困扰人类全体的“退化综合征”非但没有缓解,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在本书中,弗洛姆便着力批判了当代工业社会的恋尸症倾向,指出现代人对生命的体验日益机械化,在崇拜物品的生产过程中,人自己也成了商品,被异化成了物,变成了机器人,也就失去了对生的热爱,以至于电影、漫画、报纸充斥着毁灭、虐待狂等野蛮的事实。

这种状况在当今社会有改善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我们的电影依旧充斥着暴力,只是表现手段更为先进罢了。我们依旧可以在社会生活中看到太多麻木不仁的“机器人”,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各种自恋行为打着“个性化”的旗帜大行其道,互联网上的“自爆”“自拍”泛滥成灾,就是再明显不过的例证。我们的社会当然更不会缺少乱伦固着,这种固着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无所不在的消费主义。每个人都是消费者,都是需要哺育的孩子。这种关系在消费品广告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成年人往往以大头卡通形象出现,或干脆化身为孩子,迫不及待地以购买行为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但是,弗洛姆对社会现状的剖析并不是为了让我们陷入悲观。因为虽然他承认社会对人的巨大影响,但也同样指出,个人仍然有选择的权利。即使在最黑暗和最扭曲的社会,人也从来没有丧失过向善之心,没有失去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潜能,也就没有断绝“自我救赎”之路,这是人性的希望所在。我们剖析人性的恶,并不是为了自己也堕入恶,也不是为了变得冷漠和愤世嫉俗,而是为了去选择善,去学会创造与热爱生命,克服自恋与恋母情结,成为独立、健全的人,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这是弗洛姆通过本书想要传达的,也是我们今天读本书的真正意义所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547评论 6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9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428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99评论 1 27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12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7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41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03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2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5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93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2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97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4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