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冬天气温要比北方高很多,却比北方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干冷冬天更令人难以忍受,除了没有暖气之外,更大的原因就在于那种冷到骨子里的湿冷。寒湿是最损伤人体阳气的。寒湿会阻滞阳气的运行,使血流不畅、肌肉疼痛、关节痉挛等。
有一句俗话:“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 如油入面。”现代人受到湿邪的困扰与威胁越发严重, 也引发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湿邪侵犯人体不同部位,疾病各有不同
• 湿邪侵犯人体上部,人体易出现胸闷咳嗽、晨起咳痰、头蒙不清醒等症状, 当空气中湿度变大时,各种症状表现会更明显,甚至加重。
• 湿邪侵犯人体中部,则人体易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脾胃不适,同时还可能出现口腻、口甜、舌苔厚腻等不适表现。
• 湿气停滞在人体下部,则人易出现腹泻、大便黏腻不爽,不易冲洗;同时还可能因湿气重而不想饮水,出现小便短赤而黄等泌尿方面的不适。
• 湿气在肌肤表层泛滥,则易引发湿疹、皮炎、痤疮等皮肤病症。
女性湿气重易得4种妇科病
湿气给女性带来的伤害会更大,最易引发四大妇科病症。
月经病:女性因久居湿地或淋雨涉水等情况受外湿侵犯,易导致月经前后 肢体疲倦、疼痛,或经前腹泻,或是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甚至不孕等经期不适症状。
带下病:“湿土之气同类相召”,内外湿相合,湿困脾土致使脾虚运化失职, 水湿泛滥,在盆腔停滞,犯及女性生殖系统,易导致白带失调,出现白带增多,或是使白带出现青、黄、赤、白、黑等病理状态。
妊娠病:水湿内停,气化不利,会使女性在妊娠早期的反应加重,易出现头闷呕恶、胸闷纳呆、呕吐不欲食等不适表现。
产后病:女性产后本就处于气血双亏的状态,同时脾胃功能也受到一定影响, 如果保养不善,最易被湿邪相犯,进而导致出现产后吐泻、水肿、恶露不行、肢体酸疼等不适症状。
易导致体内生湿的不良习惯
不少人认为阴冷潮湿的地方或者夏天闷热的桑拿天才有湿气,其实不然,只要找到机会,干燥的秋冬季,湿气同样容易“发威”。 不良的生活习惯会让湿气乘虚而入,或是加重湿气的产生。以下是一些易于出现体湿的不良生活习惯,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
口重:肠胃功能直接影响着体内的营养及水液代谢,嗜食油腻、过咸、过甜等肥甘厚味的食物,会增加脾胃负担,并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使水液代谢受到影响, 水液代谢不利则易出现体湿。
爱喝酒:酒助湿邪,尤其啤酒更是加重“湿邪”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酒精要少碰,夏季在户外喝冰啤酒、吃烧烤的消暑方式还是要少一些,借酒浇愁就更不可取了。
湿发入睡:夏季洗澡勤一些,有些人头发湿漉漉的就坐在空调屋里,甚至头发不干就睡觉,这种做法最易使湿邪侵入体内。
熬夜:经常熬夜的人,睡眠不好,很容易导致脾虚,使消化功能变差,水湿运化受到影响,必然会导致体内生湿。
久坐不动:久坐会使大脑供血不足,导致供应大脑的氧和营养物质减少,加重体乏、失眠、记忆力下降等情况,还易引发肌肉酸痛、肩颈僵硬及头疼、头晕等症状。
运动少:运动少,人体的经络气血就不畅,体内的水液不易被排出,水湿内停;且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则身体沉重、四肢无力,时间长了,还易患上多种疾病。
悠缓运动出轻汗,帮你改善体湿
中医认为,对于湿气重的人来说,适当增加运动量是改善体湿的一个重要手段。
运动加速湿气的排出
运动是最健康和最大众的祛湿方法。运动能够带动人体气机的运行,而气机 的通行能够使得经络疏通,气血循环流畅,进而增加水分代谢,达到祛湿化湿的 目的;同时,运动还可促进身体各器官的正常运作,身体器官运转正常,尤其是 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对于加速湿气的排出是非常有利的。 在运动方式上,慢跑、健走、游泳、瑜伽、太极等“有点喘、会流汗”的运 动都是不错的选择。
运动以悠缓微出汗最好
运动时幅度不宜过大,最好避免大汗淋漓的剧烈运动,尤其是夏天本身出汗 就多,大量出汗会使人体正气随汗津外泄,反而易耗伤人体正气,不但达不到排 湿的目的,反而易招惹甚至使湿气在体内停滞。
运动最好在户外进行
运动最好还是到户外去,在户外感受着大自然的新鲜空气下展开。室内的空 气流通性较差,在人多的健身房空气质量更差,不利于身心健康;同时,运动过 程中,毛孔会张开,散发热量,若在室内吹着空调,会使皮肤腠理收缩,汗孔闭 塞,使人体的汗液排出受阻,反而“留湿”,从而引起湿气内停。
越懒越要动
现代都市一族,普遍都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的空调房内, 体内普遍有湿存在。而湿气的存在反过来会使人的身体沉重、四肢无力,更加懒 得动;但越不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不仅形成恶性循环,还易引发多种疾病。因此,建议都市懒宅一族应尽量增加一些运动,适当出一些汗。
——本文选自杨力著《祛湿补虚 大病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