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后的那座山

    每次回老家的时候会经过一个十字路口,往东拐五分钟车程就到家了!往北看去,就能看到那座山的大概。此时的她已然失去了山的模样,似乎大的土堆更符合她的定义。光秃、荒芜,衰老、毫无生气,阒寂如旷古古墓,沉默似耄耋老人,浑身弥漫着被遗弃的悲凉,凌乱的几点墨绿增添了无限的灰色调。

      她以前可不是这样的。

  在我九岁的时候,家里承包了这座山,当然只是山的一部分,承包期20年。自此,这座山成了儿时最喜欢的去处。每当放学,便会领着一群小伙伴飞奔到山上,嬉戏,玩闹。那是我的王国。逮蚂蚱、捉蝈蝈、摘酸枣、烤板栗、撸槐花、套野兔、扒蝎子。那时的草浓密坚韧,那时的树郁郁葱葱,那时的天湛蓝如镜,那时的风温润和煦。在山上肆意的挥洒、享受着稚气单纯的童年!那种感觉很美,很有味道!

  每年暑假的时候,牛、羊漫山遍野,还有数不清的放牛、放羊的人!被啃食了一遍又一遍的青草倔强的生长,满足纷至沓来的牛、羊、人。幸福的看着他们啃来啃去,踩来踩去,人多了,才会释放生的气息。每逢此时,小草们也跟着兴奋起来!每年立秋后的第一场雨后,是另一个让那座山活泛的日子!往往是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打着雨伞、披着雨衣、提着各式装具的大人孩子们一股脑的涌上来,他们都是来捉山水牛的。这个时段正是它们交配的时刻,在空中盘旋的公山水牛认真的低头寻找着自己的交配对象,沉浸在美好幻想中的它却被一个孩子扑将下来,装进桶里,失去了自由成为了中午农家饭桌上的一味美食。母的山水牛,肚大籽满,且无法飞翔,自然成为人们更乐意寻找的目标!我们跟着大人在雨水中奔跑,在抓到山水牛中亢奋,看着窸窸窣窣满满一桶的战利品而骄傲。听大人讲,山水牛的成虫跟幼虫的咀嚼式口器会啃食庄稼的根部,会对庄稼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所以我们在奔跑中,在耐心寻找中还带着几分保护庄稼的责任感!


暑假结束后,山就会遽然沉寂下来。没有了孩子们的聒噪,没有了牛羊的践踏与啃食。这也是山休养生息的好时候。草籽静静安稳的融入土地,为来年的蓬勃葳蕤蓄力!槐树不再被随意摘折,尽力抓住秋日不再热烈的每一缕阳光,尽力汲取养分以迎接将至的寒冬,都很卖力,它知道明年夏天又要幸福的忍受小家伙们肆意的淘气!

不知从何时起,它似乎被遗忘了。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始终不见牛、羊、人。只是在每年上坟的时候,它感到了些许变化。人们由以前的步行改为骑自行车,由自行车变为电动车,由电动车变为面包车,由面包车变为小轿车,由小轿车变为豪车,上山的工具越来越先进,越变越漂亮,人们却越来越沉默,寡然无味的寒暄都带着生份。一系列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仪式后,钻进车里,头也不回的离开了,没有了虔诚,只有完成任务的如释重负。它很不解,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不知道牛、羊为何要像猪一样圈养,不知道那些淘气的孩子们为何会远离家乡去打工、漂泊,不知道每个人的脚步为何都匆匆、轻浮,不知道为何再也看不到那些纯真、淳朴的笑容,听不见粗糙,散发着土地气息的声音。

  山唯一能做的只是在那里静静地看着,注视着它脚下的村庄与村庄里的每一个人,缄默不语。如一位历经几世风雨的智者,已拥有理解、洞察一切的能力。只愿它的孩子们在自己的轨道上顺利前行,但它知道孩子们终有累的那一天,只希冀在那一天所有人都能重回它的怀抱,安静的听它讲以前的故事,那些永远镌刻在山的心里却被人们渐渐遗忘的过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