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则故事。
开头师父问:如果你要烧壶开水,生火到一半时发现柴不够,你该怎么办?
有的弟子说赶快去找,有的说去借,有的说去买。
师父说:为什么不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呢?
有的选择找柴火,借,买,意味要承担水烧不开的风险。
师傅建议倒掉半壶水,可以增加喝开水的机会。
选择同时,也要学会承担。
人生的长河里,要想活的通透,必须做好两件事选择和承担。
01选择的变化
牛顿曾说:
假如你问一个善于溜冰的人怎样获得成功时,他会告诉你:“跌倒了,爬起来。”这就就是成功。
牛顿用了比喻来说明成功人历程,选择一种迎难而上的生活态度。
其实说明人们中对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很多选择。
众所皆知,鲁迅先生刚开始之所以学医,除了恨中医耽误了他的父亲的病,便是想医治自己的牙病。
带着国愿、家难、自我治疗三重目的,1904年9月,鲁迅到了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然而两年之后,鲁迅忽然决定选择写作放弃学医,鲁迅之所以弃医学文。
是因为感受到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使他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
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
从故事中可以看到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选择。他符合了当时社会局势,心怀民族大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起初的选择,只是为了救治父亲。随着社会局势的发展,他的目标改变,选择也发生了变化。
就想我们小时候的理想,或许是选择当老师,长大了为了生活,可能会选择做商人。选择是随着自己目标变化而改变。
选择是幸福的,意味着重新得到,选择又是痛苦的,意思要失去一些东西。
故事中的鲁迅选择了写作,就会失去当医生的机会。
选择好与坏,只能自己的主观感受,不具有普遍意义。
选择是一种能力,有人有能力选择,有人没有能力选择,当没能力选择时,不选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
图|源自网络|侵删
02承担责任
就像柳赛平说:
责任心不是蓝天上的白云,潇洒,飘逸,片刻消失,而是万物生存必不可少的甘露。
责任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品质。
而承担是一个人最难能可贵的品质。
人们常常发生事情,总是不愿意承担责任。
美国前总统里根小时候,一次在外面踢球,不小心把一家商店窗户上的玻璃打碎了。
老板找到里根的父亲,要求赔偿损失。老里根照价赔偿后,把儿子叫到跟前说:“玻璃窗是你打碎的,应该由你来承担责任。
由于你现在没钱,所以我先暂时替你垫上这笔赔偿款。
你要利用暑假去打工,把钱还上。”
结果,整整一个暑假,里根拼命干活,才还清这笔总共15美元的赔偿款,为打碎人家玻璃付出了代价。
故事中的小里根,就是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用自己行动来证明,一个人犯了错误就要承担,它也体现了一个人的扛事的能力。
正是老里根的良好的教育,小里根养成了承担的品质,为他日后当总统打下了基础。
一个人的优秀,就看他发生事情,愿不愿意承担责任的能力。
面对现实浮躁的生活,我们应该并秉承这样的原则:
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
写在最后
余秋语有言: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选择和文化选择,那么反过来,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也有人说:
我们,要学着承担常人不能承担的压力,在逆境中不期望得到任何人的庇护而倚靠自己的智慧;
成熟起来面对纷杂的头绪,不再像小孩子一样只懂得躲避痛苦希望所有的险恶会静止,而是强悍起来去征服它。
选择和承担如孪生兄弟一样,时刻伴随我们的生活。选择我们能选择的生活,承担的品质时终保持,它是前行成功的关键。
选择和承担是一个人活的通透必做的两件事。
我是小小白杨天天长,用文字分享生活的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