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看到《告别薇安》这本书很简单:它躺在微信读书最近一期的免费推送中,笃定地等待着与我的重逢。于是我知道,接下来我选择它,完全是本能的反应。
打开它,似打开一朵本应早已颓败的花朵,还未忍卒读,便觉有花瓣如雨纷纷落下。
——青春是一场盛大的筵席,其间充满了告别。
《告别薇安》、《暖暖》、《交换》、《七月与安生》……一篇篇翻过,我知道自己大意了:即使这些故事早已烂熟于心,此刻读来,依然再一次让泪水有了肆意的理由。
呵,上一次这样得痛快淋漓是几时?
暖暖与城诀别、安蓝客死他乡,绢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之后、从30楼一跃而下……所有的人、所有的爱情,最终不过是为了演绎一场告别。
用后会无期,用生离死别。当年失去爱情,是这般摘心去肺般的疼痛。
如果说,当年的自己太年轻,只顾沉浸在作者瑰丽的文笔和阴郁的情节之中,那么现在看来,其实所有的故事在开始之前,都事先被覆盖了一层阴影——生命的缺失与生俱来,是要有多天真,才会把爱情,当作自我救赎的所在?
并且对于爱情,我到现在都怀疑它只是诱惑生命去结婚生子繁衍后代的假象。
如果没有自我的成长与反省在其中,所有的生命都会随波逐流的麻木,而所有的感情到最终也都会是一地鸡毛。
寂寞、疼痛、告别,是这本书的主题,亦是所有携着童年伤口存在的人的青春样版。
书中有大量的细节描写:冷风中的樱花、天色的阴暗变幻、冰箱里的食物、香烟的品牌……这些,都是让我无限心动的所在。
也只有寂寞的人吧,才会在世俗的喧嚣之外,安静地这个世界融为一体,然后才真正明白什么是“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真正的积极,一定是用消极打底——因为一切终将消逝,我们永远在告别中,所以既然身涉其中,就要更加不遗余力地去爱去生活。
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你的文字这么伤感”,也就是这个道理了。
灵魂中的寂寞,是宇宙黑洞般的存在,是这样可以轻易吞噬下所有经过的一切,甚至包括自己本身。
所以,当我们终于长大,迎风怒放,以为从此就可以拥有自己想要的一切,就可以有一个怀抱永远温暖陪伴,只是从不曾知,不是每个人,在爱情面前都是自己这般自由决绝。
并且一个人走,另一个人来,都携带着其自身的伤口和欲望,这已经是悲剧的开端了——都是有伤口有需求的人,都是未经世事的无知者,自救尚不能,如何能顾及其它?
所以,告别无可避免。
但,告别又必须经历,因为它是成长的前身。
不告别以往,如何能有新的开始,又如何去邂逅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自我治愈之后、破茧成蝶的自己。而红尘中的你我,都必先踏过这一路的荆棘,才能有机会看到那一轮明月在夜空中自在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