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场自我修行的过程,无关乎他人,只是一场漫长的自我感知不断完善,因为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哪怕是血缘至亲,都做不到真正的懂自己,每个人生来都是孤独的独立个体,心里想什么,永远只有自己最清楚,没有任何一个人能陪伴自己走到最后,人活一世,明明自己才是首要,但是很多人却活在失去自我之中,总是为了别人委屈自己,看似伟大无私,其实只是感动了自己,最终都以凄凉收场,所以我不太能接受老一辈的传统思想,这注定了我从小特立独行的性格。
从前的我心思简单且不善于思考,因此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当是自己脾气暴躁,后来读的书多了,对于人生和自我有了进一步思考和认知,才明白,我就是一个不服传统道德的叛逆分子,之所以会这样,完全是因为从小看着我母亲这个传统女人的悲凉生活,从而产生了排斥心理。
母亲是一个性子温和得有些懦弱,不善于表达,没有独立意识的传统女人,一生只知道嫁一人,敬公婆,养孩子,忍忍忍,不离婚,将就过。她最大的问题就是奉献了一切,独独忽略了自己,且不自知,从而心生怨怼,生活里全是抱怨,却从不下定决心改变婚姻糟糕的状况,随它愈演愈烈,导致她更严重的怨怼,如此循环往复。
所以从何时起,我开始不愿意回家了。
母亲没什么文化,这是我们沟通的障碍,她常常不懂我的意思,却总是爱用她固有的思想左右我的决定,我从不怪她,毕竟她没文化是大环境所致,根源不在她,所以我从没有因为无法沟通就计较她什么,我甚至能懂她的无可奈何,并同情她的身不由己。
但我无法容忍的是她因为多年来生活的窘迫造就的近乎抠门儿的习惯,这种习惯曾经让回家过年的我顿时想要逃离这个家,逃离她。
因为几块钱,就能让她大过年地脾气爆发委屈流泪。明明如今的日子已经不缺这几块钱,她依然耿耿于怀,这是我无法理解的,我只能解释为生活的窘迫早已让她的思想狭隘到连容下几块钱的空间都没有了。而我,面对这样的她,竟只能无奈地叹息,不能怨她,也无法怨她。
其实母亲是一个小女人,她像大多数传统女性那样,懂女红,善编织,会缝补,性温顺,心仁善,慈孝敬,只是遇到了并不懂她的父亲,所以她变成了今天的样子,我无法责怪她择偶不佳,因为事到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一切都成了命数。
她永远停留在了过去,停留在那些无数个贫穷的日子里,不愿走出来,也走不出来了。
母亲,那个被时代抛弃的女人,已经丧失了斗争的精神与能力,余下时光,惟愿安好。
因为母亲,我小心翼翼地让自己不要成为她的样子。也因此,我生出了许多在她们那代人眼中算是惊世骇俗的想法。比起她的无私奉献,我更关注自己的感受,因此我毫不在意她们给我贴上自私的标签。
我不追求别人的认可,我不在意别人的眼光,我只想活出自我,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毕竟人生在世,我的喜怒哀乐只有我自己体会,无人与我共情,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与我共情,因为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别人能做到的,也只是尽力表演,表演出一副他很理解,他很痛苦,刀刺我身如同刺入他心的场景,好让我以为这个人真的懂我,其实哪能真的懂呢?不过是出发点不一样,有的人是虚情假意,有的人是真心实意,而就算真心实意,也终是不能感同身受,不过已经很让人欣慰与感动了,毕竟那个人是真的在乎自己啊,而我们的要求往往也仅此而已,也只能仅此而已。快乐,但也无可奈何。因此,人的知足,有主动,也有被动。
究竟怎样的人生才是完美幸福的人生,我想这一定是没有固定答案的,毕竟人的经历千万种模样,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生,也就注定了人生各不相同。说到底,怎样才算是完美人生,是完全取决于自己对完美人生的如何定义,所以我们大可不必用“我以为”去否定别人的人生选择。每个人的痛苦与快乐都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我不要你以为,我要我以为”才变得有意义。
人生就是一场自我修行,自修的人有足够的精力打理自己的人生,让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纵观古今,成大事者往往都是认真做事专注自己的人,总爱关注别人的人,自己的生活一定是一团糟,因为他的精力都花在“指点”别人的人生上了,必然会忽略了自己,而一个忽略了自己的人,又怎么继续自我的修行?又何来进步可言?没有进步又怎么优秀?功成名就向来靠奋斗,没有谁是不用付出就能收获的。
从前总觉得谦虚很容易,但是后来渐渐发现谦虚很难,因为人是很容易自大的物种,这也就造成了很多人好为人师的特点,也因此,死不认错坚决不改成了许多人的共同特点,所以现实中出现了一种社会现象,很多人一旦犯错,不但不改,还要绞尽脑汁极力掩盖。所以传统里的糟粕难以去除也就变得不那么难以理解了,也因此,对于母亲那一辈人的思想,除了顽强抵抗,我想是没有更好的办法去解决了。
学会独立思考对一个人来说有多重要,它不会是一下子就很明显地体现出来,但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人生,就像我在没学会独立思考之前,就像是一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毫无头绪,而当我开始慢慢学会独立思考的时候,我的头脑便开始逐渐清晰起来,思维也开始有条理,于是我也就渐渐喜欢上了阅读,因为阅读可以让我汲取更多养分,因为深思,而深思背后还伴随着反省,而一个人一旦懂得深思与反省之后,他看问题的角度就会发生变化,对待事情也就更全面,慢慢地就打破了局限性,也因此有了腾飞的机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思想决定一切,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选择。
母亲正是一个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所以她的选择很局限,她只有随波逐流这条路可走,她只能相信“向来如此”即是正确,而从来不去反思“向来如此”真的适应她的人生吗?
一个人要在不断的学习里成长,在不断成长里懂得反思,在不断反思里完善自我,在不断完善自我里得到质的飞升,在这个过程里看懂看透看淡,最终得到心灵的解脱,这就是一个人一生的修行,无关乎别人,只有冷暖自知。
余生,我们终将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