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是一个系统完整的服饰体系,有六大基本元素:平面结构,五行五色,交领右衽,绳带系结,上衣下裳和宽袍大袖。汉服的六大基本元素完美地谱写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以俭养德”、“中和之美”等的形制内涵。
平面结构
既平面裁剪,区别与西方以贴合人体曲线为本的三维立体结构,形制宽大,掩饰人体的形体轮廓,体现了中国传统理念崇尚宽博大气、含蓄自然的审美模式和虚实相生、有无合一的艺术创作风格。
运用完整的面料裁剪的方式,礼法自然,最大限度减少对面料的浪费和破坏,尽可能保持面料的完整性,传承了中国戒奢以俭的传统观念,“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五行五色
中国古代对自然的崇拜,构建起阴阳五行思想,更演化出“五行相生”及“五行相胜”的理论。“五行色”,简称“五色”:青对应木,代表东方;赤对应火,代表南方;黄色对应土,是大地的标志;白色对应金,代表西方;黑色对应水,代表北方。汉服的色彩与自然变化相协调,早在西汉时期,帝王顺应四季而采用四季之色,形成“四时衣”,到了东汉,师法五行思想,改为“五时”,对应五行的五色,既春青、夏赤、季夏黄、秋白、冬黑,汉服遵循着五行五色体系一直延用到明代。体现了华夏民族顺应天道,师法自然,以达到“天工”与“人工”浑然一体的境界。
交领右衽
区别于尚“左”习制的蛮族服装,衣襟与衣领相连,交叉在胸前,谓之“交领”,左衣襟压右片衣襟,由系带固定在衣身右侧腋下,衣襟既衽,故称“右衽”。作为方位词“左”和“右”在古代的中国暗示着尊卑贵贱等级意识,有“尊右卑左”和“尊左卑右”两种说法。“尊右卑左”体现在服装衣襟,官制等。而“尊左卑右”则体现在住房朝向,男女阴阳,乘车位置,物品的摆放等。汉服的“交领右衽”用服装的形式穿出汉民族的秩序和文化。
绳带系结
古时的汉服没有扣子,多采用绳带固定衣身,汉服的绳带系出了华夏民族的“中和之美”和谐统一,其意蕴刚柔兼备,力度适中,各因素协调统一,具有含蓄、典雅、静穆的特性。汉服的系带采用与衣片相同的面料制作而成,在固定衣身的同时,使服装整体统一而富有变化,完美地诠释出“中和之美”的审美意韵。
上衣下裳
汉服的上衣下裳象法天地。古时劳动人民在观察自然中得知,清晨天未亮时,天空为玄色,上衣如天,所以用玄色;而大地为黄色,下裳如地,服色采用黄色,以此表达对天和地的崇。上天下地、上阳下阴、衣尊裳卑,作为天尊地卑,君尊臣卑的社会秩序的象征,上衣下裳的服装组合,成为天道和人道的完美结合。汉服的“上衣下裳”传达着“天地人合一”之美,自然秩序 之美。
宽袍大袖
汉服的衣袖有两种:“窄袖”和“大袖”,礼服为大袖,常服为窄袖。汉唐时期以大袖为主,宋明时期以窄袖为主。而袖宽且长的“大袖”是汉服的标志,蕴涵着属于东方的生活哲学,体现着闲淡安逸、潇洒灵动、大气华贵的东方审美意境。
汉服的宽袍大袖随着人体的运动所带来气流变化,由静到动产生飞动流转的东方韵致与中国审美文化中“美由气生”的传统观念相得益彰,美由气生,气由神住,养气全神,可得真道。宽衣博带、流畅飘逸、重精神而超形制、取内心而离尘世的东方美学风格都渗透在汉服的宽袍大袖中,体现了华夏民族的审美取向,传达着华夏民族含蓄、追求“天人合一”和精神自由的审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