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智慧课堂观与思

        中午课程结束的时候,黄老师说下午准备让我评课,而且是评他的课。很惊喜,也确实很紧张。毕竟是黄老师的课,怎么评得了?下午课后,我第一个交流,感觉有些地方没有表达清楚,又梳理了一下,和朋友们分享。

图片发自简书App

          黄老师的课听了很多。现场的,录像的 。有的课甚至听过好多遍。就拿今天的《记时法》这节课来说,之前也有听过,但整节课还是生怕遗漏哪个环节,生怕落下哪句话。眼神和孩子们一起,随着黄老师的走动而游移。课堂紧紧吸引在座的每个人,这就是黄老师最高明的地方。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试图探究这“魔力”背后的秘密。

        我想,应该是留足了探究的大空间吧。你给我舞台,我还你惊喜。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探讨“两种记时法有什么不同?”这个大问题时,黄老师设计了3个活动,组织了3次分享。

        活动一:在时间轴上自由标注,想标注什么标什么。

        孩子们有把多余数划掉的,有在时间轴上标注“早上”,“下午”“晚上”这些字样的,还有的孩子会把晚上8时和20时划等号的……(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之后和身边的同学聊一聊你为什么这样标注?在生生对话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分享,完成第一层次的对话,归纳出3点不同:①用不用加说明;②有没有重复的数;③分不分段。如果是我的课堂,可能到此就结束了。黄老师在此基础上又设计了第二个层次的活动。

        活动二:你认为这三点谁该排第一?猜猜看,别的同学是怎么选的?

        孩子们众说纷纭,大多认为加不加标记最重要。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答案。第二次深度对话就此展开。“一天有24个小时这是共识。创作12时记时法的人就会把它分成2段。从12到12,再到12。因为分段,数据就会重复,因为重复就会加以说明。现在看来,你认为谁应该排第一行?顺势进入第3个活动。

        活动三:把三个不同再选一次,谁排第一?

        95%以上的孩子因为理解了其中的逻辑关系,选择了第三个。终于达到预期,是不是就此可以结束了呢?还不够,黄老师又采访了2个选A和B的孩子。为什么坚持?并对孩子的选择表示理解。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大空间里个性得以张扬,天性得到释放,大空间让孩子的心自由而灵动,大空间让创造成为一种可能。而大空间需要大智慧。

        本节课应该是24时记时法。常规情况下,大问题应该是“什么是24时记时法”“怎样使用24是记时法记时?”24时计时法有什么好处?黄老师怎么会想到先通过一个微课的形式介绍2种记时法,怎么会想到做一个时间轴?怎么会想到把大问题定位成“两种记时法有什么不同?”怎么会在孩子研究过程中设计出那么多玄妙的活动?怎么会有那么多幽默和机智的语言?让孩子乐此不疲,欲罢不能?实在太佩服了。

        我们可以模仿黄老师的态势,甚至语言风格,我们更要思考黄老师课堂的精髓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要向黄老师学什么?

        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黄老师的智慧课堂中折射出他的大格局,大思想。就像一首歌中唱得:读你千遍也不厌倦。紧跟黄老师,细细品味,慢慢琢磨,用心钻研,让自己的课堂中也能有零星智慧,小伙伴们,一起加油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场雨跨过了大暑,跟随雷电迈入秋天。 在蚊蝇熙攘、闷热潮湿的乡下,不歇的蝉鸣很容易让人烦躁。唯有一场尽兴的雷雨,能...
    苍云法尔阅读 364评论 2 1
  • 这是参加精进学苑组织的训练营中的作业。 以下是这次作品的思路分析。 1. 整体分析。 总体分析原件,有字特少的(如...
    醒秋阅读 1,039评论 0 0
  • 实习过两家公司,都有涉及Jenkins ,浅薄地谈谈对于Jenkins 的认知。 偶遇 第一家公司,外企,项目很大...
    _想静静_阅读 44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