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结构

一部小说的结构带动了作者的思想脉络,传统上的小说大都以时间为轴、事件为点,人物为线,交织 穿插丰满了故事,欧洲18、19世纪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巨著,诸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司汤达的《红与黑》、雨果的《悲惨世界》以及中国的四大名著,莫不如是,这些作品都可以作为传统结构小说的典范。传统小说的优点是符合人的惯性思维方法,使阅读感觉流畅,易于故事的深刻记忆。传统结构也并不是单一的,由于大多传统小说的人物繁多,譬如《水浒传》中,以事件汇聚人物,在某一时间段,平铺式的展开叙述,最终让人物在关联事件中渐渐融合,最终形成故事高潮的洪流。而《红楼梦》却体现了互动性,先介绍主要人物,然后以一个人物带动另一个人物,层层递进,展开一幅细致宏大的生活画卷。

当代优秀小说的结构异彩纷呈,很有些独具匠心的作品。秘鲁作家略萨在《胡利娅姨妈与作家》中,单数各章讲述他与小姨妈的恋爱故事,双数章节讲述玻利维亚的一个剧作家卡马乔的悲惨遭遇,故事各自独立,内在联系可能是两种故事的内涵都表现出一定的反世俗性。中国女作家王安忆在《纪实与虚构》中,将故事分成两条线索展开叙述,一条线索是通过“我”呈现了一个现实、完整、个人的家族史,另一方面通过历史的追索,宛如神话故事般地展示了柔然民族的繁衰历程,体现了“即使我不知道我将到哪里去,至少知道我是从何而来”的溯源追寻。

而南非作家库切更是用匪夷所思的方法缔造了《凶年纪事》,作品每页分为三栏,最上方是政论和随笔,叙事文体放在下方两栏,中间一栏是以写政论和随笔的老作家为第一人称展开叙事的,最下面一栏是换成了老作家雇佣的打字员安雅为叙述主题,通过不同的角度对作家第一栏的文稿提出不同的看法,强化了不同个体的精神多样性。

一部小说的结构虽然并不能提高作品本身的思想品味,但在一定程度地反映了作者的专注和智慧,也强化了读者的感官意识,无疑会提高小说作品的层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