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出自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诗,全文如下:
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不要说日落之时天色已晚, 满天的红霞依然很瑰丽。写出了诗人对老年人的生活寄托了一种瑰丽的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气势豪壮、奋进不 息的精神。
整首诗先叙述了老年的苦况:体瘦、发稀、 眼昏、病多,以至衣带渐宽,帽冠自偏,无法读书,医生常相伴。这当然令人不免自悲自怜。但诗人随后笔锋一转,描述了 老年人值得自豪自傲的长处:历经人世荣辱沉浮,对社会有了更深的了解;目睹众生的愚贤善恶,对人生有了更清醒的体味。 诗人认为,只要细细思量回顾人生,那么便可对一切都释然了,这是人老之后的一种境界。
我嘴上常常说自己老了,其实心里却从未那么认为。四十刚出头,还是很好的年龄。读刘禹锡的这首诗,更觉得我们应该坦然面对老去。
人都是会老的,但老并不可怕。虽然我们头发白了,牙齿豁了。但是我们也经事多了,见识广了。年轻的时候,二月天气咋暖便光胳膊露腿,而如今知道了要春捂秋亦捂,时时记得保暖,否则你身体的某个部件就会用疼痛来提醒你不知道凉热。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许多事情经过了,就懂得了。见过了形形色色的人,就不会觉得谁奇葩了。进过股市,玩过基金,涉足网贷,经历过了,就知道钱哪有那么好赚的,踏踏实实上班吧!从前会感慨人心难测,现在,都不重要了。我每天忙忙碌碌,二十四小时不够我用哪里会有功夫管谁说了什么话,飘过啥眼神。
老,也应老的该优雅从容,不慌不忙,坦然面对。“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何况我们现在且没有到“桑榆”之时。“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愿我们老去的时候,都是充实的,愉悦的,安详的。因为我们的人生没有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