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大四dog,开学这件悲伤的事情已经持续一周了,因为以后再也没有开学这件事了。
然而,这并不是最悲伤的,更更更加悲伤的是每天都要围绕三个世纪难题问自己一百遍: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
得到的答案是九十九次是不知道,唯一一次是随便。
浑浑噩噩睡醒,痴痴傻傻洗漱,呆呆楞楞坐着凳子上想:吃什么?出去吃吧,吃来吃去也就那些;食堂吃吧,很没胃口;叫外卖吧,嗯,这不是我的风格。
等等,吃什么,算了,不吃了吧,不行不行,还是得吃,不吃心情会丧丧的,啊,那吃什么。
……懵芽陷入无限死循环中……
你看,番茄是红的,苦瓜是绿的,豆腐是白的,颜色多么丰富啊,生活没什么可抱怨的,单单一日三餐就让人充满期待。
但是番茄炒鸡蛋里没有鸡蛋,苦瓜炒肉里没有肉,麻婆豆腐里没有麻婆,生活就是有很多抱怨的呀,单单一日三餐就让人充满失望。
瞎说什么大实话呢,罚你去小角落画圈圈。
one 心情不好,就eat
有过一整天不进食的生物都知道,不进食的心会随着不进食的胃扁下去,快乐的元气会一点一点被挤兑出来,剩下的除了四肢无力,前肚贴后背之外,还有满脑的丧感。
不吃时会难过,难过时需要吃,可见,人天生就是一个吃货。
八月长安在《你好,旧时光》里说:难过的时候就吃东西,因为胃和心的距离很近,当你吃饱了的时候,暖暖的胃会挤占心脏的位置,这样心里就不会觉得那么冷清,那么空落落。
难过时就吃东西,不吃东西就会更难过。所以,失恋容易暴饮暴食是因为这个?失意容易暴饮暴食是因为这个?失业容易暴饮暴食是因为这个?额…嗯…啊…或许吧。
当自己心情不好时,你就找些自己喜欢的人去吃餐自己喜欢的食物,吃一餐心情还不好的话,那就吃两餐,你一定会忘记你心情不好这件事的,因为你已经快撑坏掉了。
当朋友心情不好时,你不懂得如何安慰,那就带他去吃好吃的吧。如果他喜欢吃甜的,就邀请他去一个都是sugar的下午茶吧,如果他喜欢辣的,就请他吃加double辣的麻辣烫吧。
甜到幸福感溢出,辣到怀疑人生,他自然而然就忘记心情不好是什么东西了。
心情不好吗,我能带你去吃好吃的吗?然后你买单。
two 接触会吃的人 并会做吃的人
有一个很会做饭的姐姐是什么感觉?
每天在家里吃出五星级餐厅的品味。
姐姐是一个煮饭的鬼才,寻遍各地的美食美味,绝不只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偷食物的独门配方,就问店家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今天去吃深圳最有名的椰子鸡,在不久的明天家里就会有自制椰子鸡;今天去吃广州最有名的酸菜鱼,在不久的明天家里就会有自制酸菜鱼;今天去吃汕头最有名的鲎粿,在不久的明天家里就会有自制鲎粿。
对食材,她有敬仰之心,对食物,她有探索之心。
她可以耗在厨房三四个小时,摆出色香味俱全的食物,看着人们吃的津津有味,并说出“真好吃”时,她亦可心满意足。
在我身边,有会西点烘焙的发小,有超会DIY小吃饮品的妹妹,还有极会煮饭的姐姐。这样子的身边,让人口水垂涎。
总觉得,懂吃的人生活品味一定不会差,因为她不会用一碗泡面敷衍自己的胃,一包卫龙去应和自己的舌头。
所以接触会吃的人,并会做吃的人,生活的味道肯定少了泡面的香味和卫龙的辣味,想想就觉得可惜,哈哈哈开玩笑的,这会让你成为对吃有追求的人,从而对生活品质有追求的人。
别看吃只是吃,它的作用难以想象。
three 吃出仪式感,人生无憾
当代社会,讲究仪式感,仪式感是对生活的重视,也是生活的一种特别的纪念。
当然,我不是叫你把头发梳成大人模样的那种仪式感,也不是叫你踩上高跟涂上口红的那种仪式感。
《小王子》里小王子和狐狸的一段对话: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道。
“这也是一种早已被人忘却了的事,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在《蒂凡尼的早餐》里,赫本化着淡妆身着小黑裙优雅的吃着早餐时,这就是仪式感。
简单的说:生活就是生活,诗与远方是仪式感,而这,一点也不难到达。
食物就可以达到诗与远方的境界。
每天早餐拿一片土司当脸,两颗圣女果当眼睛,一根香蕉当嘴巴,旁边还有一杯牛奶。每天午餐下一碗面,漂浮的两三条青菜是头发,一个荷包蛋是个脸蛋,中间还有好看的五彩饺当眼睛。每天晚餐有一碗ABC汤,两块胡萝卜是脸红,两颗丸子是眼睛。这样的食物,难道不够诗与远方吗?
当你吃圣女果时一定要蘸白砂糖,当你吃辣条时一定要拿碗倒出来,当你吃牛油果时一定要拿益力多榨出奶昔…
这与别人的不同之处,说的不好听点,就是吃出矫情。说的好听点,就是吃出仪式感。
别人一提到你,就会想起某种食物,还会娓娓道来的说,他吃某食物的时候好特别,是那样子那样子吃的,而不是额,他喜欢吃什么呀,我不知道的时候。这就代表你吃出了仪式感,并让人记住了你的仪式感了,你的人生无憾了。
答应我,好好吃饭,人生就是一餐接接接接接接一餐,一餐少少少少少少一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