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直击灵魂的书。
这是格非在2016年出版的小说,如果是第一遍看,大概在前四分之三的部分都会有点一头雾水,到了后四分之一才能慢慢明白在讲什么。巨大的信息量到了最后才显出头绪来,看完整本书之后才能明白人物一开始的行为动机和意义。熟悉的江南风物,熟悉的神秘色彩和浪漫主义,有点冥冥之中本该如此的感觉,可又并非宿命论。历史的车轮在飞速往前,总有人要被甩在后方,集体时代那些好的坏的,终于都有死亡的一天。我了解时代的走向,这与我的怀念无关。
那么变革时期给予了乡村什么?
这本书的人物特征延续格非一贯的风格,很难说有没有彻底的坏人,但确实没有一个彻底的好人。但是好或者坏也不很重要,因为村庄渐渐死去的时候,他们的身影都慢慢变淡,他们留下的东西都在消失。
聊聊几个亮点。
印象最深的是高定邦挖水渠的一段。他想要挖条水渠引水,方便大家以后种地。可是那时候已经没有几个人愿意种地了,最后带着工具来做事的只有几个人,挖了几天,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又只剩了他一个人。这个曾经在村里说一不二的人吐了口血住进医院里的时候,已经混出了点门道的赵礼平去探望他,然后从安徽弄来百十个民工,几天时间就把水渠挖好了,岸上栽好整整齐齐的塔松。可是这条水渠一次也没用过。后来慢慢慢慢,河水黑了,漂着五颜六色的油污。再后来,礼平他们看中了这块土地,要拆迁这个村子。大家住了好多年都不肯走,礼平他们做了这么多年乡亲不好动手,所以这条水渠第一次被用上了。脏得已经不像样子的河水流进村子每个角落,太阳一晒,又黑又黏的东西全留在地上。
你看,开始修水渠的时候,传统的方式不适用了,历史将一部分人抛弃了。
而引水不是另一个预警,是村子真的死了。
这就是故乡的死亡路线。
再有,是"我"这个人物。
"我"从小就知道自己没有母亲,但是因为父亲的存在,也没太感受到母亲的必要。后来父亲和自己聊了一个下午,抱着自己去拍了张照,告诉"我"他会出去几天。五天后"我"没有等到父亲,却等到了调查父亲的警察将房子团团围住,而此时,父亲已经在他自己选好的一个庵里上吊自杀。到了这个时候,"我"没有父亲了。
"我"在村里人的照顾下慢慢长大。有一天,"我"的母亲好像突然记起自己还有个儿子,要将"我"接去南京。"我"收拾妥当到达南京后,却被告知母亲在自己到达几天前已经去世。后来婶子去世,临死前告诉"我"其实母亲一直在给"我"寄东西,但都被她扣下给了自己的丈夫孩子。被告知自己其实这许多年都没有被母亲抛弃的"我"借着探望婶子回到老家的机会,在村子里转了转,看到了自己逐渐死去的故乡。
再以后,"我"的工作换来换去。有意无意之间,工作的地方离故乡越来近。
后来"我"回到这里,和春琴一起,在同彬的帮助下,在当年父亲因为各种明确不明确的原因上吊自杀的地方,安家结伴度日。这是一个意外,礼平的资金链断裂了,这块土地拆迁以后,并没有用作其他用途。
《望春风》的结尾,有人讲是亚当夏娃重返伊甸圆式的结局,又回到江南三部曲寻找世外桃源乌托邦的老路子上了。我倒觉得也不尽然,书里讲得很清楚,把石头种在地里不能指望它长出庄稼来。他们回去的毕竟不是伊甸园,只是历史的一个罅隙,随时可能不见。
"我"没有母亲、失去父亲、母亲安排人接"我"走却在"我"到达前去世。后来"我"得知母亲在许多年里一直给予自己遥远的注视,却与此同时发现故乡正在死去。"我"以一种自己未曾察觉的方式踏上回乡之旅,本以为自己已经回不去十八华里外的故乡,可是春琴的意外又给了自己机会。尽管得到的只是一条罅隙,尽管清楚自己的幸福与社会的发展背道而驰,随时可能消失。
可是格非给了他这条罅隙。格非给笔下的人物留了一点不甚安稳的温柔,给一点希望,好让失落的过去隐隐约约透出一点光来。
于是故事旋律敲定:一个绕着孤独兜兜转转的生命,一个再也回不去的时代,一个再也不会恢复原貌的村庄,一个仿佛若有光的假象。
春风望野阔,秋痕入梦遥。
故乡不是突然死亡的。
将死未死之间,是一刻微不足道的停顿。
这就是《望春风》。故乡死了,朝哪个方向看,都只有春风了。
格非的文笔不必多说,细腻克制冷静,很强大很奇妙,语言文字的运用在格非这里几乎成了单独的艺术。
回到开始的问题:变革时期究竟给予乡村了什么?
很复杂。不全是进步,也不全是失落。一定要用一句话概括,大概是各种意义上彻彻底底的毁灭。发展总是和毁灭同步发生,因果承袭自然而然。可对于其中的人,不像历史书上那么自然而然。
集体时代在历史上,好像是一个有点尴尬的存在。
所以它成了一张卡片,一个符号,一个过渡的工具,一个摸索前行错漏百出的时期,我们对它的了解仅限于此。
但在这本书里,它不是这样的。
不是这样的,真的处于这个时代里的人,他们的爱恨,他们的留恋和纠结都比历史书上表现出的要深刻得多。他们的感情复杂、矛盾以至有些畸形,都被时间推得很远,水迹漫漶,面目不清。他们的身影都淡了,他们的一切都淡了,没有人知道他们在自己的时代里曾经鲜活过。
这时候忍不住会问另一个问题:这也会是我们的结局吗?
《望春风》扉页上印着蒙塔莱的一句诗:
我将继续怀着这秘密
默默走在人群中,他们都不回头。
你看,他们都不回头。
对于上一个问题,大概这就是答案。
某种程度上讲,这本书是一部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