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听到了那些忧伤而幸福的爵士灵魂

没去过纽约,但提到纽约,会想到《北京人在纽约》奋斗与挣扎的生存故事,会想到商业气息稍浓的纽约时装周,会想到肯尼迪机场价格一致的出租车,会想到曼哈顿典型的婚礼蛋糕建筑,会想到《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中,搬进“上东区”妈妈的阶层跃迁战。

每个城市都有一个“上东区”,那是精英阶层居住、社交和购物的专属社区。正如武汉壹号院所在的汉街商圈。如果建筑形态是现代语言的直白阐述,那么在这里,院落则是传统元素在空间的含蓄体现。只是被问到样板空间之后如何利用时,被告知拆掉后建商圈,有点小遗憾。

建筑可以被拆掉,可城市中,有些想法、有些认知长在人的心里,是没法拆除的。城市的文化建筑师,最具代表的莫过于艺术家。好似提到上海会想到张爱玲,提到台湾会想到三毛、龙应台,提到乌镇会想到木心……提到纽约刚知道了保罗·奥斯特(代表作《纽约三部曲》,先马后看)。

而在爵士音乐人心中,新奥尔良有杰利·罗尔·莫顿的钢琴《The Crave》,芝加哥有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的小号《what a wonderful world》,纽约有本尼·古德曼的摇摆摇摆,昨晚的武汉有唤乐沙龙《那些忧伤而幸福的爵士灵魂》。

学术中,阿多诺在《论音乐的社会情境》中将爵士乐划分为肯定式音乐,而工业社会在现实中给予了爵士乐最高的肯定。尤其在1895年电影诞生后,爵士乐作为一种文化风格,被大量运用到影视作品中。来感受一下1935年的动画片《Music Land》。


Disney Shorts (HD) - 1935 - Silly Symphony׃ Music Land(迪士尼动画片 音乐岛)

类似交响乐岛和爵士乐岛的童话故事,在迪士尼动画中屡见不鲜。强大的想象力,敏锐的细节捕捉,配以古典的优雅、爵士的张力,迪士尼动画成为很多人音乐启蒙的第一课。我们熟知的钢琴演奏者郎朗,就是因为童年时在《猫和老鼠》中接触到了弗朗茨·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与钢琴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么,为什么迪士尼这类儿童影视作品中会经常选用爵士配乐?

绕一点说,爵士不是为了爵士而爵士;直白一点说,爵士为传达快乐而偶然产生。一方面,爵士律动、摇摆性强,加上传达快乐的本质符合动画内容中传递正能量的社会主题;另一方面,爵士强调作品张力的表现,跟戏剧内容张力的契合,叠加出了1+1>2的效果。

比方说,我们看了18年的《爱丽丝梦游仙境记》,主题曲以具有梦幻感觉的三拍子为主,这种节奏的摇曳性强化了梦游的听觉体验。此外,基于爵士即兴演奏的特点,琴键流淌出的音符实际上是演奏者脑中对作品独一性的瞬时呈现。围绕一个旋律主题而展开,或轻或重,或快乐,或悲伤,最终都归于爵士乐的本质:创造和释放张力。

昨天的即兴中,孙少爷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即兴了一段《祝你生日快乐》的旋律。他解释,因为这首曲子本来就是传递快乐的情绪,而每个人又亲身感受过,所以加到这里会更有共鸣。

但巧合的是,爱丽丝这个文学形象是有现实原型的。她就是作者刘易斯·卡罗尔同事的二女儿爱丽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就是卡罗尔送给爱丽丝的9岁生日礼物。这算不算是穿越时空的祝福和致敬?

除了动画片,我们熟悉的很多电影中也有爵士乐的身影。从《海上钢琴师》到《爱乐之城》,再到今年大热的《绿皮书》,电影海报中,小人物面对宏大背景的设计,又将人从快乐中拉回,体味小人物的孤独感。

思想层面,爵士乐的孤独感,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孤独,而是沉浸在自我世界中时,心甘情愿的孤独。

演奏层面,爵士钢琴独奏好似一个作画的过程,画纸呈现脑中的画面,音符构成脑中的旋律。当沉浸在自己的旋律中,无人读懂时,是孤独的,好像世界此时只你一人。当了解不同听众,以对的方式,带他人感知自己的音乐思维时,孤独被打破。

也许,正是爵士兼具包裹孤独和打破孤独的特性,才会让演奏者心甘情愿的享受孤独。

听《Moon River》时,会想到《蒂凡尼的早餐》中,赫本坐在公寓外的火灾逃生梯旁手弹吉他,吟唱梦想;听《Black Orpheus》时,会想到俄耳浦斯历尽艰辛结果却功亏一篑的救妻故事。本来是传达快乐的爵士,为什么会给人忧伤的感觉?

这应该源于爵士类似“北冥神功”一样的发展特点。什么意思?

北冥神功是金庸先生小说《天龙八部》中逍遥派的最高武学,练成后,全身每处穴道皆可吸人内力化为北冥真气。习练者内力愈强,北冥神功的吸力也就愈大,达到天下武功无不为我所用的效果。

爵士的发展就很像习练“北冥神功”。凡发展所及之处,都会吸收当地的音乐特色为即兴创作所用。

爵士的忧伤感觉来自布鲁斯。布鲁斯本是美国黑人的民间音乐风格,人们会把悲伤和生活的不幸写成歌词唱出,借此来排遣苦闷的生活,寄托思乡之情。但乐观的黑人却把歌词中的悲伤用快乐的节奏唱出,从而驱赶不幸,治愈心灵。所以唱的虽然是不幸,但唱的过程是幸福的,于听者,于演唱者、演奏者也同样。

爵士来到中国也不例外。张力是爵士的特点,和谐是国风的特点,借助流行等因素进行改编后,爵士版的《茉莉花》和《谁不说俺家乡好》才会毫无违和感的刷新我们的听觉。

有导,有赏,那些或忧伤、或幸福的爵士灵魂,依稀可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