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那盏灯》教学反思

      《心中的那盏灯》这篇课文是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的是一位父亲忍着寒冷为儿子做灯笼的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之情。我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重点把握好课文的第二部分,针对文中所刻画的人物的动作、语言,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学习中,理解字里行间所充满的浓浓的亲情,感悟父爱的温暖。

我在教学中通过以下几个环节:

活动一、整体感知,概括文意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活动二、品文本,知人物                                      1、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把描写父亲做冰灯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通过父亲精心制作冰灯的情景,体会制作冰灯的不易,从中感悟父亲的良苦用心。把握人物的动作刻画:学生在第二部分内容中,自行对父亲做灯过程中,所出现一些动作词,做出记号,(分别是:“托、打磨、擦、捂”。)让学生谈体会,揣磨这些动词,来体会父亲做冰灯所忍受的寒冷。

    2、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父子间的对话,从这些简单朴素的对话中,父子间的亲情跃然纸上,怜爱之情溢于言表。体会父子间浓浓亲情。

3、洞析人物的表情变化:课文在人物表情描述中,最突出表现是用“尴尬”这个词。既反映了父亲想做玻璃灯笼而又没有玻璃的无奈,又流露出无法满足孩子想要玻璃灯那种美好愿望时的歉疚。这种表情描述,达到了极致。通过让学生读课文来体会“尴尬”这个词语,来理解父亲这时复杂的心情。

活动三、学以致用,妙笔生花

      在教学完最后一段时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运用当节课所学习的描写方法来写一写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在活动一环节中我把课文的主要内容不应该以填空的形式出示出来,大大限制了学生们的思维,而应该放手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去说,这样会更好。

  2、活动二环节中,抓住“为什么说在作者心里那是一盏最美的灯”这个问题去讨论交流,课堂中让学生在反复朗读、感悟中感受父亲的爱,感受父亲做的冰灯不是美在外形,而是美在它所体现出来的纯洁无暇的父子真情。但课堂上对学生思维能力方面还是局限性过大,没能为学生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对于学生,我收的还太“死”,没有把学生“放出去。

    对于我来说,每一堂课都是一次历练,每一次指导都是一次升华,每一个缺点都是进步的机会,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充实自己的教学能力。为自己加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