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修习与考验
到了十八岁,祖师为考验师父,从北京带他朝昆仑,当时没有利用交通工具,一路步行。
祖师在前面轻轻松松一甩一甩的大步走,师父跟在后面,背着宝剑与打坐用的垫子,紧跟着跑,几乎都赶不上。
走着走着,脚上也起了泡,久了水泡也磨破了,破了再起泡,苦不堪言,晚上就在乡间小屋歇息。
怪的是,那边已有锅、盘碗,拿些野菜,自已煮食,饭后把炊具、盘碗洗干净,摆在那儿。第二天继续上路,又到另一地方的小屋歇息,照样有干净的炊具盘碗可使用。但如果当晚用餐后未洗就放在那里,第二天上路后到达休息的地方,餐具也是脏的,只好洗干净再用。
晚上就静坐歇息,看看自已,满脚不是磨破就是水泡,痛苦万分,内心有一大股怨气。想想在宫中生活有多舒服,何苦要忍受皮肉之苦,千辛万苦去朝昆仑?祖师都看在眼里,可是却不吭声,尽管自已休息。
日复一日,旅途同样单调无味和艰苦,满腹委曲。过了一段时间,祖师便对师父说:我们回京去吧!就这样不明究理的返回宫中。
隔了不久,祖师又带师父做第二次朝昆仑之旅,一路上又与第一次一样,吃了不少苦头,脚上起水泡且磨破,内心又开始抱怨,想起在宫中及家里舒适的日子,更是烦恼,怨气冲天,只是不敢发作而已!这次又是没到达目的地,就折回北京去了。
来往于宫里的贝子,贝勤爷们,纷纷问师父朝见昆仑了吗?顿时令他觉得羞愧万分。
3. 三上昆仑
师父于十九岁任职钦天监,掌理全国天文舆地,为慈禧太后所器重。
其后,祖师第三次带师父朝昆仑,这次师父痛下决下心,抱着必成的决心前往,心想去了就不再回来,果真能上得山,也就不准备下山了南要是去不成也无颜回京。
经过彻悟之后,就不再胡思乱想,也记起自已学的陆地飞腾。走起路来轻松愉快,一点都不觉得猎累。有时还拉着祖师的手,边走边听祖师讲故事。有一天,走着走着,祖师忽然停下来了,师父问怎么不走了?祖师答说:你看,还有路可上吗?一看才知已到了山顶,终于到达昆仑山上了。
不少人在旁恭迎祖师,然后把师父带到一间屋里休息,就径自离开,立刻有人拿衣服让师父换洗,也准备食物给师父吃。第二天就不再吃东西,也不觉得饿。
第二天恰巧是初一,每逢初一、十五,是道祖在昆仑山讲道的日子,大家都往大殿去。祖师走在前面,师父跟在后面,其他人都在旁边的小路走,快到大殿时,每个人都跪着低头听道祖讲道,师父也不例外。
听着听着,觉得声音很熟悉,一而再,再而三,好奇心驱使,终于不顾一切的抬头来一望,才晓得道祖就是祖师,就是自已的师父。道祖马上投来锐利的眼光,只得赶紧低头。
从前只知道自已的师父姓李,连名子也不晓得,直到这认把他带上昆仑山后,才发现自已的师父就是道祖。以后才知道每当有重大的变迁时,道祖都会亲自下来,隐于朝廷间,做辅国化民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