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巴菲特要坚持长期投资

今天首先请大家来看一张小表格。最上面的一行,罗列的是不同的年化复合收益率。最左边的一列,罗列的是投资年限,如果你的年化复合收益率做到30%,那么第一年结束的时候,你的本金加收益应该等于1.30,到了第十年结束的时候,本金加上收益应该总计为13.79,也就是说翻了接近14倍。


这个表格里的数字,能够很直观的告诉我们一个事实:

长期很可能对不同的人来说程度是很不一样的。

在表格里找找数字对应吧。对于能做到年化复合收益率高达35%的人来说。六年后的效果(6.05)。相当于能做到年化复合收率10%的人,要等上19年才能达到的效果(6.12)。即便是年化复合收益率比10%,仅仅高出五个百分点,即15%,也可以提前六年达到差不多的同样的效果(6.15)。

一个比较直接的结论是:

你越弱,你的长期越长…

再翻译一遍:

你竟然可以通过提高能力缩短长期的长度!

什么?我知道这个说法常常会让人们从椅子上跳起来。 为什么我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这事儿呢?是这样的,这世上只有很少人愿意通过自己的深入思考,提高自己的选择或者行动的质量。

实际上我还有更狠的翻译:

学习使人长寿

因为刚刚的结论实际上相当于在说,对于有能力的人来说,长期的时限越短。于是他们在长期过去之后。,相对于别人有的更长的自由时限--何止长寿啊,这分明是:

学习,使人拥有更高质量的长寿。

还没完,这才刚刚开始。

如果,我们竟然把“定投策略”加进来,那么我们看到的是另外一个表格,第一行显然还是年化复合收益率?最左边那一列还是年限,而左边第二列是累计投资金额。 假设每年追加一个单位的投资金额


刚开始,10%的年化复合收益率与30%的年化复合收益率,在第3,4年的时候看起来没有太大的差异…

这是个特别明显的特别经典的例子,可以用来说明:

在一定程度上策略可以弥补能力上的不足。

正确策略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对比两张表格,同样是10%的年化收益率,在第一张表格里要等到第19年才能做到6.12。在第二张表格的第四年就能做到6.11…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在第二张表格里我总计投入是五个单位啊!

关键点在于那多出来的4个单位(5-1=4),分明是你贯彻执行策略的结果啊。

到了这里,有个关于投资的“秘密”终于浮出水面,你“不得不”也得看到了:

投资的重要秘密之一在于:你最好有除了投资以外的稳定收益来源。

若你是那种总是不得不把投资收益中的一部分拿出来花掉的人的话,那你就惨了,我们看第三张表格。

以下表格中假定投资者每年必须花费0.2个单位的资金。


在以上表格中,B3单元格里的公式是:=B2*(1+B1)-0.2

这张表格都没有什么必要拉到20年的长度,因为即使是年化复合收益率高达35%,翻倍,都需要至少4年过去,坚持10年也不过是9.19…

总结一下:

一,对能力越强的人来说,长期越短。

二,对能使用正确策略的人来说长期更短。

三,对有能力在投资之外赚钱的人来说长期更短。

回过头来,我们其实有个可以计算长期的公式,这个公司叫做72法则。

x=72/年化复合收益率值。

比如你的年化复合收益率是10%的话,那么你需要72/10,即大约七年的时间让你投资翻倍。如果你的年化复合收益率是25%的话,那么你需要72/25,大约三年的时间里你的投资会翻倍。

在此基础上,你可以这么理解:

能让你的投资翻倍的时间,相当于中期

能让你的投资翻倍再翻倍的时间,相当于长期。

于是,最终一切都是可以倒着算出来的…你现在可以理解为什么巴菲特认为至少十年以上才算是长期了,因为他给自己定的目标和事后长期的要求是:

买到年化复合增长率至少15%的股票…

在这个目标下五年翻倍,十年翻倍再翻倍--当然他事实上的表现比自己当初的设想更好,于是,他做到的是:

运用自己的能力,(和能力的提升),把5年缩短为3年多一点。把10年缩短为6年多一点…

所以当我们讨论长期的时候。事实上对每个人来说,虽然使用的是同一个词汇,但实际上那“长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一样长的…而你的长期这个是多长呢?你需要自己算一算,自己掂量掂量。毕竟多了一点点的依据,不是吗?


最后再多叮嘱一句:

你越年轻就越觉得“长期”越长…

李笑来老师,在他的书《把时间当作朋友》里提到的那个道理

对于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讲,未来的一年相当于他已经度过了一生的20%。

对于一个五十岁的人来讲,未来的一年只相当于他已经度过一生的五十分之一。即2%。所以从感觉上来看,随着年龄的增加。时间好像越来越快。

而在投资这个领域里,时间对于几乎所有人还有另外一个感觉:

你越年轻,欲望越多也越强烈…

年轻的时候有太多花钱的欲望和需求,这使得那长期感觉上更为煎熬--可问题在于那只是“感觉”而不是事实,除非你自己选择那把那感觉活成事实。

更重要的在于。越是年轻的时候,投资所需要的特定思考能力越差,乃至于那个“长期”感觉更长。还好,“投资所需要的特定思考能力”是可以逐步习得的。并且也是可以逐步增强的-- 乃至于人生充满了希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首先让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本书的主角沃伦·巴菲特。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是全球...
    惜她阅读 4,137评论 1 16
  • 著名财经杂志《财富》对本书的评论是:如果你一生只读一本关于投资的著作,无疑就是这本《聪明的投资者》。 首先介绍一下...
    惜她阅读 6,975评论 0 34
  • 今晚同时给2万人的微信群里讲课,大家又问到了思维导图软件问题。兵哥今天给大家分享思维导图软件问题:
    思维导图阅读 441评论 0 5
  • 序:一念之差 天壤之别 你是否想过——“即便是生活在同样的空间里,每个人的世界其实也是不一样,甚至是完全不同的”。...
    艾米要奋进阅读 547评论 0 10
  • package com.selenium.gen; import java.io.File; import jav...
    红木杉2018阅读 41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