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日记】2.一缕清风袭来……

昨天,见过导师,心情好转了许多!

在导师的引导下,似乎为纠结很久很久的心结找到一个出口:

这个出口是对“我”与“别人”话语权的一个新认识!

很久很久以来,习惯于出口成“章”,源源不断地讲“我”的观点,“我”的故事,“我”的经历……

后来,发现“我”的观点、话语——太直白、太主观、太没有分量!

于是,我选择闭上自己的语言开关,开始新的寻觅……


在寻觅中,我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别人”……

我开始围绕着“别人”的话、“别人”的文章、“别人”的全部打转……

这时,“我”没了,“我”消失了!

在写文章时,我发现,我努力地将文献的一字一句都记下来,背下来,变成我的。

越努力越困惑,困惑的原因是“我”哪里去了?“我”想的是什么?“我”的观点是什么?“我”的话语似乎不存在了呢?


就这样,经历了一周一周的挣扎与痛苦的绞尽脑汁,昨天,导师似乎帮我找到了答案!

在写论文的这段时间,我一直在两个端点徘徊,要么太“我”、太“自我”啦!要么太“别人”、太“客观”啦!

处于两个端点徘徊的“我”,始终游离于论文之外,而“我”的界限与“他人”的界限始终无法分开,“我”的观点、“别人”的观点始终无法分清……

经历了这个过程,也终于让我分清了在语言表达中的“我”与“别人”的界限,哪些是“我”的话语、“我”的观点;哪些是“别人”的话语、“别人”的观点……

如何将“别人”的观点与话语,归于我的思维体系,转化为我的观点、我的话语,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是未来自己需要走的路!

我也反思:无论是人生路,还是做学术研究,都必须看清“我”,只有懂得了“我”想什么,“我”的目标与方向是什么?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别人”的力量,从而支撑自己的人生路!

【“得到一样东西的最好方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那样东西”。——查理 芒格《穷查理宝典》】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 迂腐懒人一个 我不喜欢一惊一乍的人不喜欢自以为是的人不喜欢没能力收拾残局还乱放纵自己善变的脾气的人看不惯也好...
    妳阿妳阅读 484评论 0 0
  • 总觉得别人认为好的,自己却有不一样的见解。总以为是自己的与众不同,最后发现只是经历不一样罢了。 经历对于人生来讲确...
    鱼旦督一串阅读 940评论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