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莉在《怎么爱你都不够》里写他们家女儿翻译的十四行诗如何棒、如何有颜又有朝气等等,我均未曾羡慕。但是她写他们家吕亦池钢琴考到十级,都是自个儿主动练琴,她从来没有费过劲时,我真是羡慕得不能再羡慕。
话说,走在学习音乐特长的路上,家长们总会有种骑虎难下的敢脚。尤其是那些学了好几年都未形成好习惯的孩子,家长总得暗自打气才能坚持走下去。朋友的孩子拜了名师学小提琴。名师很严,家长也非常给力,不仅每天督促孩子练琴一个小时,同时还会就孩子的学琴情况定期向老师递交总结报告。
可是,每天陪孩子练琴的一个小时,就是朋友血压最高的时候。如果哪天孩子破天荒地配合一次,朋友就会有种吃了降压药的平静与舒坦。可是,现实终归是无情的,孩子总是不想练琴的时候居多。于是,朋友家中每天都会上演战火硝烟的1小时。
其间,朋友也想过放弃。可是,撇开前期投入的银子与精力不谈,从孩子成长的角度,轻易地放弃,家长又算不算渎职呢?毕竟,这个世界没有后悔药可卖。曾经在一次音乐会上便听到一个孩子质问父母:当初,你们为什么不也像他们妈妈那样逼着我练呢?
可见,那些学特长学得半途而废的孩子,看到曾经的同伴熠熠生辉时亦并非无动于衷。
自古,音乐就是宇宙时空里最高级的一门语言,那一个个美妙的音符牵动着人们的七情六欲,以至让家长与孩子们前赴后继。然而,音乐又是一门需要熟能生巧的技艺。因此,即便你仅仅当成一门爱好来学习,但若要让技能上升到一个台阶,就必定离不开勤学与苦练。
插播一个小典故:梨园界的开山鼻祖李隆基约见乐师李龟年。李隆基问李龟年,听说你的鼓敲得很棒,想来下的功夫不少吧?李龟年也不客气,答曰:当然咯,我敲鼓敲坏的鼓杖少说也有四、五十根。李隆基听了这话微微一笑,心道:你才敲坏四、五十根,本尊敲鼓用坏的鼓杖都有三柜子!!!
显然,在学习音乐特长的道路上,哪怕你是天赋异禀,也甭想不费吹灰之力便摘下那颗功成名就的硕果。
然而,“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道理人人都懂。可是,要融入到实践却并非易事。首先,孩子们普遍缺乏自控力;其次,无论哪种乐器的基础训练都极其枯燥;最后,孩子们能否坚持除了自身悟性,还需要父母的高情商来作为催化剂。
身边有位朋友,孩子学的是钢琴。这位朋友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情绪,也是拼出了相当的手段。孩子弹《玛丽与小羊羔》时,这位妈妈就会和孩子一起勾勒出一群小羊在山坡上啃草的萌萌画面;以此类推,孩子弹《从前》时,这位妈妈也会和孩子一起深情地徜徉于回忆之中。间或,这位妈妈还会在人前人后向孩子表白:宝贝,妈妈最喜欢听你弹琴啦,你弹的XX曲子,妈妈简直是太佩服啦!
除此以外,这位妈妈还极其尊重孩子。如果哪天她家孩子说不想练琴,她也欣然同意。如此以来,不仅孩子兴致盎然,同时她也收获了孩子的信任与爱。
对此,我专门请教了这位情商了得的妈妈。原来,这位使出十八般武艺哄着孩子学钢琴的妈妈并没有妄想让孩子成为什么家。因为学钢琴是孩子执意要求的,作为母亲她认为自己理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帮助并引导孩子去坚持自己的选择。
咳~其战略简直与“大其愿,坚其志”的名家主旨不谋而合哈!
反观许多谈“琴”则色变的家长,他们不是埋怨孩子浪费了银子,就是指责孩子没有一颗恒心。这样的家长除了与孩子的争斗不断升级以外,还会让孩子的抵触情绪愈加深重。更值得深究的是,这类家长还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克隆成为了拔苗助长里的农夫。
有专家指出,孩子的兴趣爱好就像一粒种子,总会有一个酝酿期。有的孩子酝酿的时间长,而有的则短。家长不能在自己假想的时间内看不到成绩,便心生气馁或打击孩子。至于那些学习了一两年都还没有开窍的孩子,家长也应该根据孩子的意愿作出相应的取舍。
总之,学音乐特长的道路固然美好,学的过程却各有曲折。我们常常恼怒孩子三分钟热度,却忽略了大多数孩子只是普通资质的事实;我们常常投入了真金白银,就渴望自家孩子的优势能与别人家孩子泾渭分明。
殊不知,天籁之音可润物于无声,却绝非三朝五夕便可速成。作为家长,除了要能充当一缕元气满满的持久催化剂,还须得打磨好一颗平常心。
PS:这就是中国父母的日常。无论你爽或不爽,你都认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