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七·四八】
原著:袁 枚 注释:陈 立
秦涧泉修撰将朝考,关庙求签,得句云:“静来好把此心扪。”不解所谓。朝考题是《松柏有心赋》。通篇忘押“心”字韵。总裁列之高等,被上看出,乃各谢罪。上笑曰:“状元有无心之赋,试官无有眼之人。”按宋莒公试《德车结旌赋》,亦忘押“结”字。《谢表》云:“掀天破浪之中,舟人忘楫;动地鼓鼙之下,战士遗弓。”
秦涧泉,即秦大士(1715—1777),字鲁一,又字鉴泉,号磵泉(本书作“涧泉”),又号秋田老人。江宁(今南京)人,乾隆十七年(1752)状元,官至侍读学士。详见《<随园诗话>通注(6·20)》。
修撰,音xiū zhuàn,官名,翰林院修撰的省称,从六品,主要职责为掌修国史,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稿。明、清时,殿试状元即授翰林院修撰。详见《<随园诗话>通注(2·76)》。
朝考,音cháo kǎo,意指朝廷考试。清代新科进士取得出身后,由礼部以名册送翰林院掌院学士,奏请皇帝,再试于保和殿,并特派大臣阅卷,称为朝考。详见《<随园诗话>通注(1·10)》。
关庙,即关帝庙,是为纪念三国蜀汉名将关羽而建的庙宇,全国各地都有,其中山西解州的关帝庙规模为全国之首。“关帝”即关羽,三国蜀汉大将,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山西临猗西南)人。东汉末年亡命涿郡,从刘备起兵。汉建安五年(200),刘备为曹操所败,他被俘后,极受优礼,封为汉寿亭侯,后仍归刘备。建安十九年(214),镇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围攻曹操部将曹仁于樊城,又大破于禁所率七军。因后备空虚,被孙权取荆州,关羽败走麦城(今湖北当 阳东),兵败被擒杀。孙权将他的首级献给曹操,曹操把他的首级藏于洛阳。此后,由魏至宋初的800多年间,并没有人去注意关羽。可是到了宋朝,他的地位陡然上升,被宋哲宗封为“显烈王”,宋徽宗又封他为“义勇武安王”。小说《三国演义》诞生后,他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古今第一将”。明代明神宗加封他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清顺治帝敕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乾隆时改谥“神勇”,不久又加谥“灵佑”,嘉庆时加封“仁勇”二字,道光时再加封“威显”二字。至清末,关羽的封号长达26字,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终于完成了他“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由人而神的改造过程。宋朝以后,关羽的事迹被封建统治者渲染神化,尊为“关公”、“关帝”。从那时起,全国各地到处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关帝庙”。
朝考题是《松柏有心赋》。意思是在朝考中,要求考生以《松柏有心赋》为题,写作一篇赋文。在科举考试中,赋之用韵,一般有“以题为韵”与“以题中字为韵”两种。“以题为韵”,是指题中的所有文字都要作为韵脚出现在赋文中(按:史上亦有“赋”字不作韵脚的试赋存在)。“以题中字为韵”,则是指以题中的部分文字作为赋文的韵脚。
松柏有心。出自《礼记·礼器》:“礼释回,增美质;措则正,施则行。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翻译:礼能够消除邪恶,增进本质之美,用到人身上则无所不正,用到做事上则无所不成。礼对于人来说,就好比竹箭的外表青皮,又好比松柏的内部实心。普天之下,只有竹箭和松柏有此大节,所以才一年四季从头到尾总是郁郁葱葱,枝叶永不凋落。
宋莒公,即宋庠(996—1066),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开封府雍丘县人。北宋大臣、文学家。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之人,任大理评事、同判襄州。后因刘太后赏识,被越级擢升为太子中允、直史馆。仁宗亲政后,累迁为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位居政府。因与同僚吕夷简不和,又反对“庆历新政”,故而被罢知扬州。新政失败后,重新入朝,升为枢密使,至皇祐元年(1049),以兵部侍郎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式拜相。其后因罪罢相外放,累封郑国公,在地方以慎静著称。待到晚年,逐渐沉浮自安,终无建树。宋英宗即位后,宋庠坚请辞官,得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1066),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获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俭约不好声色,读书至老不倦,善于纠正谬讹。文章典雅,诗多绮丽之作。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宋庠在皇祐三年(1051),因家法不严,纵容子弟过错,遭包拯弹劾而被罢相,出知河南府,几经迁徙,被仁宗封为莒国公。故亦称“宋莒公”。按:庠,音xiáng。
德车结旌,出自《礼记·曲礼上》:“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德车,指古代帝王所乘五路(辂) 玉、金、象、革、木车中的四路(辂) 玉、金、象、木。“德车结旌”的意思是,帝王乘坐德车时,应该把旌旒等旗帜装饰卷缠在杆子上,无需张扬。郑玄注:“德车,乘车。”孔颖达疏:“德车,谓玉路、金路、象路、木路。四路不用兵,故曰德车。德美在内,不尚赫奕,故结缠其旒著於竿也。何胤云,以德为美,故略於饰此坐乘之车也。”
谢表,音xiè biǎo,旧时臣下感谢君主的奏章。宋·赵升《朝野类要·文书》:“帅、守、监司初到任,并升除,或有宣赐,皆上四六句谢表。”
附:袁枚《子不语》:秦状元大士将散馆,求关圣签,得“静来也好把此心扪”之句,意郁郁不乐,以为神嗤其有亏心事也。已而,试《松柏有心赋》,限“心”字为韵,终篇忘点“心”字,阅卷者仍以高等上。上阅之,问:“‘心’韵何以不明押?”秦俯首谢罪,而阅卷者亦俱拜谢。上笑曰:“状元有无心之赋,主司无有眼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