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年轻,去基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寄语青年同志,特别是初出茅庐的毕业生们,要深入基层接受锤炼。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我们怀揣着“书卷气”,具备优化基层工作实践能力的潜质。但我们亦缺少“接地气”,对基层工作生活状况的了解及基层工作能力尚显不足。毕业生们投身基层,乃相得益彰之举。
为基层注入“书卷气”,将专业知识和乡村工作紧密结合。在大学期间,我曾认为所修读的软件工程专业仅在大城市方能发挥其专业性。然而,驻村一段时间后,我深刻体会到,并非乡村不愿应用新技术,而是缺乏对新技术的了解与认知。因此,我积极向村民们普及互联网知识,引导他们了解如何通过网络办理日常事务,以及如何利用便捷工具提升农活效率,努力消除他们的信息鸿沟。同时,村委的工作存在智能化方面不足,部分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在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绿美工作中,利用数据处理技术,能够使工作可视化,也能更好地查漏补缺;在防火防汛工作中,利用无人机技术,能轻易巡查到人力难以到达的角落,省下来的时间可以提升巡查的频率,有效防范潜在风险。初到基层时,我们或许会因缺乏农活常识和工作能力而遭到乡亲们的笑话,但我们不能因此妄自菲薄。相反,我们应充分发挥自身见识广、专业强的优势,将“书生气”转化为“书卷气”,造福基层百姓。
为自身锤炼“接地气”,练就和基层群众打交道的过硬本领。在在基层这片广袤天地,我们不仅要以知识改变基层工作,更要深入扎根于这片热土,汲取其深厚养分,实现自我成长。回想起刚到村里报到的时候,我在处理群众咨询和矛盾调解方面显得生疏,照本宣科、直来直去的做法导致很多群众咨询后仍对政策不清楚,很多矛盾怎么也没办法化解,村支书也收到了不少群众的投诉。后来,我跟随村干部下乡学习,逐渐掌握了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在群众面前也混了脸熟,下次再去与他们打交道也没有那么尴尬了。我深刻认识到,只有深入田间地头、市场社区,亲身体验基层生活,才能与群众产生共鸣。习总书记曾说:“基层跑遍、跑深、跑透了,我们的本领就会大起来。”如今,我深感每天的基层工作都会给我积累不同方面的宝贵经验,丰富我的人生阅历。相信多年后,我会非常怀念和感激这两年的驻村时光。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时刻认识到,基层工作经历是我们成长成才的“催化剂”。通过深入基层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以“书卷气”滋养“接地气”;在基层工作中,我们得以深入了解民情民意,不断提升基层工作能力,以“接地气”去除“书生气”。即便将来我们走上其他工作岗位,也应积极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干部,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