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而言,有时候放弃比坚持更难,
放弃法考,一时还恢复不过来。需要一些心理建设。
人就怕往自己内心深挖。
我是个内心力量十分不足,需要外部增强的“恐弱体质”。
从求学时,到工作;从年轻时,到现在不那么年轻,
一直追求“优秀”,追求外界的肯定。
细想起来很多事都是为了赢得这份肯定。
不管自己做的好还是不好,只要别人说好,就欢欣鼓舞,如果没收到正向的反馈,就垂头丧气。
从来是看不见真实的自己的,更不论自己是不是很棒。
一直要求自己学习好,体育好,人缘好,啥啥都好。
甚至以前喝酒的时候,自己酒量不行,也要拼命显出能喝的样子,很是幼稚。
这种要强的动力机制,确实也让自己有所收获,有一技之长,相对稳定的工作,较好的学习能力,以及干成一件事的信心。
但是他也让自己活在一种自恋中,一种狂躁中,觉得自己可以控制一切,能做到一切。
这种自我感觉良好的标签化设定,影响到了人际关系。
对别人都看不上,觉得自己与众不同。
其他人过于普通,而自己跟他们不一样。
以上种种,导致了越努力,状态越坏的情况出现。而自己还觉得冤枉。
一年一年,经过一些事情后,就慢慢发现自己的生活基于荒谬的无逻辑的认知基础之上,自己这个人也是个假人。
而真实是,自己就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粒,大多数人都是,包括无数的精英。
小时候我们接受过很多英雄主义的教育,认为个人可以做出改变世界的事情,但实际上,每个发生都是N多因素的集合体。
等到在工作中摸爬滚打多年后,更加体会到,一个人的能量极其有限,无数的普通人才能推动一点点的变化。
虽然我认识到自己是个普通人这个事实,但要真正调整到正常的生活方式,也需要时间。
对一向不真实的我来说,放弃比坚持更难,因为那需要褪去外壳。
只有不停的去学习、去反省、去尝试改变。并给这些以时间,给自己以宽容
对,我就是个普通人,所以我没法马上做到。
今天也看到知乎上有个问题,问,什么时刻你觉得自己已经老了?
我想答:
当认识到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的时候。
放弃一些虚荣的时候。
承认现实问题,努力去找办法解决的时候。
可以把普通人的自己照顾得很棒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