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九月中旬,怀孕不到31周的我毫无预兆地胎膜早破,紧急住进了医院。几天后,我的孩子齐齐出生了。刚出生的他体重不到1.5kg,我连面都没来得及见,就被送进了NICU。直到一个多月后,我们才去医院把他接回家。
还记得齐齐刚出院的时候,我整日提心吊胆,尤其在先生去上班后。他是那样的脆弱幼小,仿佛一阵风就能把他吹跑,我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去照顾他。
他每顿要吃多少奶?多久吃一次?
他一直在睡觉,会不会突然没有了呼吸?
他为什么会哭,是哪里不舒服吗?
他的所有东西是不是都要消毒?
他早产这么久,会不会是个智障?
我做错了什么,为什么我的孩子会早产?……
各种各样的问题萦绕脑海,挥之不去。
因为没有带孩子的经验,加之早产儿的喂养又不同普通的孩子,齐齐出院后第一次回医院保健,医生看着查体报告说,“他的体重增长有点慢啊,喂养得不是很好哦!”我立刻紧张起来,恨不得拉着医生从喂奶到哄睡事无巨细地问个遍。
这时,有人给我推荐大J的文章,说她算是半个早产儿养育的专家了。大J是谁?
大J,即Jessica,坐标纽约,曾经知名外企的高级经理,经公司外派前往美国,并定居于纽约。女儿小D(英文名Dorothy)是个出生于28周的早产宝宝。因为小D的早产,大J辞去了工作开始了全职妈妈的生活。
了解到她的经历后,我顿时有种“同病相怜”的感觉。于是,我开始在网上看她的科普文章。
养育早产儿需要比养育正常出生的孩子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心理上也承受着极大的挑战。自女儿小D出生后,大J就开始了全职妈妈的生活,在跟医生和康复师的长期接触中,她也学到很多育儿知识。热爱分享的大J将在育儿中学到的这些严肃的理论知识经过自己的理解和实践后,用生动浅显的文字表达出来,并逐渐形成系列文章,最终结集成为这本《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
书中既有早期育儿的喂养、睡眠和护理的内容,也有后期的辅食添加、大运动发展和早教启蒙的内容。尽管每一个专题看起来都专业而艰深,但在大J的笔下都变成了一篇篇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同时,书中还对诸如把屎把尿、睡头型等常见的引起家庭矛盾的问题都做了科学而浅显的解释。
除了这本《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大J还另出版了一本《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以儿童的性格塑造和早期教育为主要内容。
翻开书的封面,第一页上就是书的作者大J的女儿小D出生后在NICU里插着呼吸机的照片。那一瞬间,我仿佛回到了一年多以前,第一次在NICU里隔着玻璃看到齐齐时的心情。
尽管小D是个早产儿,但这本书中关于早产儿的内容却不是主体,毕竟从绝对数量上看,早产儿在所有新生儿中所占比重还是比较小的。所以,这本书的内容适用于所有的新生儿,包括早产儿。
全书分为九个篇章。
前三个篇章主要解决的是日常中吃喝拉撒睡会遇到的问题,包括日常护理、喂养与睡眠引导、辅食添加等。第四章主要是讲常见疾病的防治,第五章、第六章主要是早教启蒙和管教的问题,第七章是关于运动发展的内容。以上七章基本涵盖了育儿的方方面面。
比如,现在正值冬天,每次我带着齐齐下楼散步时,都会遇到小区里“热心”的大妈大婶,他们一见到齐齐光着个脑袋只穿薄薄的衣服,就会说我“怎么不给孩子多穿点啊?多冷啊!”一开始,我还会解释,“没事,他不冷的!”但他们才不会听你解释呢,摸摸他的小手说,“手这么凉,身上肯定很冷啊!”
那么,究竟要如何判断宝宝的冷暖呢?大J在书中教了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即摸宝宝的后颈,而不是摸宝宝的手脚。如果后颈是暖和的,那就表明衣服厚度刚刚好;如果后颈有点凉,则需要加衣;若后颈有汗湿的感觉,那就表示穿太多了。
如果家中有老人帮忙带孩子,那最常见的冲突莫过于要不要把屎把尿了。把屎把尿对宝宝的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痔疮或脱肛。所以,妈妈们看了大J书中的内容,就可以讲给家中的老人听,杜绝把屎把尿的习惯。
除了把屎把尿的问题,辅食也是家庭育儿冲突的重灾区。要不要加盐?要不要加糖?是大人喂还是让宝宝自己吃?吃肉好还是吃粥好?……想必每个妈妈都曾因为这些问题而跟家中的老人有过冲突。有些问题我们虽然知道答案,但不知道答案背后的原理。比如,我们知道不能过早给宝宝添加盐和糖,个中缘由却说不上来,于是每每在旁人的“不加糖/盐没味道,宝宝不爱吃”的说辞中败下阵来。大J在书中简明扼要地指出,过早给宝宝添加高钠食物会损害宝宝正在发育的肾脏。
除了吃喝拉撒睡这些常见的育儿内容,书中还谈到了早教启蒙和管教的问题。想必不少人都觉得,孩子的认知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发展的,不需要早期教育,也没有必要早期教育。以前,我也抱着这样的观点,认为各种早教都是骗钱的。
事实上,早教对孩子的智力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早教实际上不是教孩子如何学习成长,而是教父母如何保护好孩子的天性并用正确的方式引导他的发展。好的早教并不需要购买多少五花八门的玩具,它更要求父母对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大J在书中反复强调,父母“以身作则”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无论是早教还是管教,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而言远胜于玩具、绘本和早教机构。
在第八章,大J简单介绍了早产儿的护理要点,但侧重点不在于技术层面上,更多的是心理层面上的指导。尤其是书中引用的美国NICU医生送给早产儿妈妈的三句话,让我十分有感触:
1.Never trust preemies.不要相信早产宝宝。
2.Preemies always take 3 steps forward, and 1 step back.早产宝宝总是往前进三步,往后退一步。
3.Live for now,focus on today. 只看当下,只关注今天的事情。
齐齐出生到现在,很多时候我以为已经是最糟糕的情况了,但他却不断给我奇迹;而当我以为可以一帆风顺的时候,他又会突然给我出点状况让我担忧。到后来,我只能告诉自己,专注当下,过好现在,就可以了,未来的事就交给未来去处理吧!
第九章,我觉得是这本书与其他育儿书籍最为不同的地方。这一章的内容与育儿无关,而是分享了她作为早产儿妈妈和全职妈妈的一点心得和经验。
我也是个全职妈妈,日常生活中,照顾齐齐是我的首要工作。因为身边没有老人帮忙,先生又要上班,平日里我除了照顾齐齐的饮食起居,还要打理整个家,一天24小时都排得满满的。
每到晚上先生下班回来,说起他这一天的工作时,我就会发脾气。为什么?因为我心态失衡了!他出去工作,忙碌,是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价值;而我呢?整日在家围着孩子转,累得喘不过气却不能有丝毫的提升。那时的我认为,自己为这个家、为孩子牺牲了太多,放弃了工作,放弃了爱好,甚至放弃了休息。所以我觉得委屈,总是会崩溃得大哭。
看了大J的故事,我才发现,并不是只有我不甘心做“全职妈妈”。我们都曾有过“为家庭牺牲自我”的念头。然而,人一旦有了“牺牲”的想法,就会不甘心,就想要得到“补偿”。但是,谁会来补偿我呢?结婚、生子,都是我自己的决定,没有人强迫我。那么,照顾家庭、养育孩子原本就是我应该承担的责任。既然本就是自己的责任,就谈不上“牺牲”了。
既要照顾早产的小D,还要学习育儿知识写科普文章,运营一个有着百万粉丝的公众号,可以想象大J的日常生活是多么忙碌了,尽管如此,她还能去参加马拉松比赛,真是太厉害了。那么,她是如何做到的呢?
大J在书中分享了她的秘诀,总结起来,不外乎三点:
一,对自己要善待。无论有多忙,都要记得呵护自己的内心,一杯咖啡、一束花、一块蛋糕……都能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满足起来。
二,对宝宝要适当放养。随着宝宝的逐渐长大,他会渐渐形成规律的生活习惯,掌握这个规律,能让我们在带娃方面“事半功倍”。此外,要合理利用玩具和工具,让自己适当偷懒,也可以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
三,将“猪队友”培养成“超级奶爸”。妈妈经历了十月怀胎,对宝宝有着天生的母爱。但爸爸并没有经历这个过程,所以父爱是需要后天培养的。如何培养“超级奶爸”呢?“及时引导,正面强化,多多求助。”爸爸们都很聪明的,很快就上手了。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在我看来,这句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每个孩子在来到这个世界上时都是一张白纸,他们会长成什么样子,取决于父母养育的方式。你希望孩子长成什么样子,你就要努力成为什么样子。你在教导孩子的同时,更是在成就自己。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修行。那么,父母和子女都是彼此的老师。
愿我们都能做快乐的父母,愿宝宝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