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智”不是天赋,而是后天训练的能力。——专栏留言

1.Google + Wikipedia + English = Almost Everything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流通的费用将近免费,我们现在几乎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任何信息。

十多年前,我们读书大学时,想在网上找一门好的课程比较难,也没有像得到、知乎以及一块听听的专栏讲座,学习的渠道和方式比较稀缺。

感谢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现在我们可以有这么多学习的平台,我们还可以组建一些好的社群,从原来的自主学习转变到一起共同学习,学习的质量和效率都大大提升。

专栏学习一年来,我的提升也非常大,原本送给老师的英语知识现在慢慢捡了起来,我也开始了以前想了很久却没有实践的写作。

昨天,我和妻子在家里聊到学习成长时,我们一致认同互联网给了我们历史上最好的成长机会,原来大家讲地最好的方式——读好书,交高人,现在可以更好地实现了。

今天,笑来老师谈到,每一项新的技术发明出来后,每个人都会使用,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有的在使用它野蛮生长,有的使用它kill time。

工具并无好坏,关键取决于使用它的人把它用去了做什么。

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好的起跑姿势,一直走下去,一定有一个不同的明天。

2.“急智”不是天赋,而是可以经过后天培养获得的能力。培养“急智”的简单方法就是,思考出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且对它们一一制定出策略。

读书时,我发现班上有几名回答问题迅速的同学,常常老师刚问问题,他们就举手了,并且回答得很完整和正确。

我们挺羡慕他们快速回答问题的能力,同学们对他们有一个很高的赞美——脑子好,智商高。

一个偶然的课后时间,我发现那几位学霸在做练习题,可这不是课堂布置的作业噢。

原来,他们做题速度快,早已经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了,还在继续研究可能存在的训练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多么简单的道理,而我们却经常忽视了它的存在。

参加工作后,我经常要去家访,家长们会询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问题我平时思考过了,已经有了好的解决方法,我就可以很好地应对,而一些问题我还没有想过,我就需要临场发挥,匆忙想出一些可以说的过去的答案了。

这给我一个提醒,我要在平时思考一些可能遇见的问题,不管是在学生管理,还是家长接待上,并且我还要通过思维训练,提高大脑反应的速度和思考的质量。

训练大脑反应速度和质量的简单方法,那就是老师反复提到过的,持续写作,这样不但可以记录一些可以预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不断调整改进,寻找到更好的解决方式,更重要的是,每天写作记录逼迫思考,这样思考得更加完整和深入,大脑的反应速度和思考质量就提升了。

别人之所以拥有“急智”,这是因为他们在之前下了很多的慢功夫,当我们明白了这个真相之后,我们也才能真正做到用功在平时,做好充分的准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