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进行伴奏。在过去还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
皮影起源
皮影戏最早起源于哪里,有各种不同说法,
起源时间也有争论,一般说法是起源于汉朝,
《汉书.外戚传》记载“李夫人少而蚤卒……
方士齐人少翁能致其神,
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
而令上(武帝)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
其中“设帷帐”、“夜张灯烛”,
让汉武帝另坐他幕观看影子,
被认为已构成影戏雏形。
▼
皮影流派
皮影戏从元明开始大盛,
以地方分为不同流派,
如四川皮影、陕西皮影、唐山皮影、北京皮影、
湖北皮影、云南皮影、东北皮影等,
各流派皮影人物造型都有不同,
也都有各自的拿手曲目。
▼
影人制作
皮影戏虽然种类繁多,
但区别主要在声腔和剧目方面,
至于影人制作和表演技术则大同小异。
皮影戏中的平面人偶以及场面景物,
通常是民间艺术家手工制作而成。
一般先将牛皮或驴皮、羊皮刮去毛血,
加工成半透明状后再刻制上彩,
其雕绘工艺讲究刀工精致,造型逼真,
是极具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作品。
▼
影人构成
影人一般分头、身、四肢等几部分,均为侧影,
头部附有盔帽,身部、四肢皆着服饰,
涂油彩后用火砖烘烤压平即成。
演出时将影人的头插于身部,
身与四肢相接,
同时在身部和两手安上三根竹扦,
即可操作。
▼
卡戳评聘艺术家周军作品——《小生》
一块白布就是舞台,
尺把长的小人就是演员。
灯光穿过皮影,人物、花草、楼宇,
在画布的另一端映出栩栩如生的世间百态。
如此文化艺术需要我们去传承!
卡戳网,
专业解读名人,传播文化,
愿做艺术的弘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