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考研的热度日趋高涨,从前几年的一百多万人直接奔二
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毕业生基数的扩大,另一方面则是羊群效应带来的表象。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从众。
而与考研热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弃考率居高不下!稳稳地保持着10%以上的水平。
除了弃考还有数不清的人在中途报名前就选择了放弃
于是,考研群里常常看到出各种二手考研资料的,重点还是全新的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多人中途退出呢?
太难了吗?不少同学反映考研比高考难,只有近1/3的考生有机会再次进入学校。而事实上是否如此呢?
第一,从竞争对手的角度讲考研竞争远没有高考激烈。高考能获得保送的学生是极少的,而考研最顶尖的人才要么保研了,要么留学了。因此,考研的竞争对手水平比较集中,与你相近!也就是说,在考研的路上,你只要比他们多努力一点点就行了。
第二,从公平性上讲,高考的区域公平性远没有考研做的好。在考研的过程中,只要你们报的是同一所学校同一专业,那么从考试,到阅卷,要求都是一视同仁的。所以,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会被‘北京人’欺负了。当然,有一点需要说明,那就是211/985高校考生在调剂过程中占有绝对优势。但是,在复试过程中,只要你足够优秀,大部分学校是不会在意你的出身的。请注意,这一点不是绝对的!
可是既然如此,为什么依然还有那么多人放弃?
比起高三只有选择高考(极少部分人选择了辍学)。这就是说,所有的人的目标都是标准化的。放远点来说,是高考;放近点来说,是你要做哪些形形色色的卷子。你没有选择,只有努力。
而考研时,你有了无数选择。在学校:社团、兼职、志愿活动、学习,毕业后:就业、考研、保研、留学、考公、考银行……无数的排列组合等着你翻牌。
于是,你迷失了,选择多了,而你什么都想得到,结果只能是浑浑噩噩中度过了大学,直到大三才发现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去迎接外面的风雨。
于是考研考公成了一种逃避方式,可是你又不甘心这样苦苦再挣扎几年。
于是内心开始无止境的斗争:
要不要考研?要不要跨专业?
考研和课业怎么平衡?
秋招要不要去看一下?
要不要同时准备一下事业编和公务员?
大把的自由时间浪费在这样的自我思考中,结果也就不难猜了
那些最初选择考研的人中有人幸运拿到了秋招的某个offer,选择了退出;有人国考通过了初试,开始去准备面试;有人一不小心春招成功,过了初试也不去参加复试了
而不幸的是,更多的人,既没有拿到offer也没有通过公考,还丢掉了考研这个提升自我的机会!
所有的这些选择本身没有对错,但是如果你从一开始根本没有想清楚自己要什么。今天准备考研,明天做简历,后天去准备考公,你又能做成什么呢?大神是有,拿着几大企业的offer,某名校的通知书,惆怅该选择什么。可是我们大多数远没有这样的机会。因此,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显得尤为迫切!
为了帮助大家做出选择,我对比了大学生毕业的常见选择供各位参考
1.考研
优点:最重要的当然是学历的提升,你也多了一次圆名校梦的机会。此外你也多了一次选择专业的机会。跨专业考生愈来愈多。读研后,你会接触到和本科不一个层次的人。没有鄙视意思,考研都会选择好城市好学校,因此见识自然而然的会多一些!
缺点:时间成本。结果未知,而你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少则一年,多则两年甚至更多;金钱成本,尽管研究生助学金奖学金比较普及,但也就涵盖学费生活费。部分专硕更是需要大笔倒贴。而且你这几年几乎挣不了钱;学历可能贬值。
2.就业
优点:早日赚钱,哈哈,开个玩笑。更重要的是你可以早日接受社会的锻炼,收获象牙塔之外的经验,而这些是学堂里永远学不到的。学历可能贬值,但是工作收获的经验是与时俱进的,你不会被社会淘汰。当然,前提是你在努力工作。
缺点:本科生的起点会使你失去少部分机会,因为有些岗位招聘起点就是硕士;薪酬上你可能做的是和研究生一样的工作却拿着低一级的工资;晋升方面同样的人一个硕士一个本科你是老板会升谁的职呢?
3.考公
优点:成功的话可以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俗称“铁饭碗”,然后……
缺点:和考研比,考公的题目可能没那么难,但是竞争压力却是一点也不小,毕竟报录比摆在那里。
当然,除了上述选择还有保研,留学等等。这些更加需要你本科的积淀,因此有这方面打算的同学更要早日准备咯。
那么你想好自己的选择了吗?无论哪条路,我想最重要的还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进!